有了水,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把废弃的蓄水池扩修并做了防渗水处理,建成一个封闭式大水窖,把井水通过400多米长的管子引到水窖里,并修通了接入各家各户的水管,2018年6月,牛角岭人第一次喝上了甘甜的自来水。
2017年,村“两委”带领村民发展林果业,在村子周边山岭上的梯田里种植薄皮核桃500亩,2019年已开始挂果。2019年5月12日,该村的火车旅馆开门纳客,吸引了众多游客,不但为村民提供了就业机会,还为村里生产的农特产品提供了销售渠道。村“两委”与坤元物业合作开发的肉羊养殖项目,目前已存栏600余只。
“薄皮核桃种植项目、肉羊养殖项目、火车旅馆项目等的建设发展,将为牛角岭人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助力村民增收致富。”该村党支部*、村主任冯中苍说,今后牛角岭的发展将会越来越快,致富奔小康将不再是梦。
“一人富不算富,带领全村富才算富!这几年国家政策好,大力提倡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我们村刚好适合发展养殖业,但是群众工作比较难做,我必须先行一步、树立示范,让他们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后,才能有效带动他们。”这是娘庙村党支部*、村主任焦武现当初发展养牛场最朴实的想法。
如今,该村已有30余户村民搞起了养殖业,其中有十几户都是贫困户,仅2019年一年,该村就售出小牛犊30多只,出栏生猪300多头,累计增收近百万元。
散养的柴鸡、鸭鹅在树林下自由追逐嬉戏、觅食。波光粼粼的湖畔,工人们正在建造仿木护栏。起起伏伏的果园内,数十名村民在浇树、清理杂草,油菜地里一片葱绿。12月9日上午,记者在核桃园村集体经济项目华予生态园里看到,冬日下的园区内一片有序生产的忙碌景象。
2016年下半年,该村融资引进华予公司,以村集体为依托,流转1700亩土地,大力发展经济林种植,先后种植进口软籽石榴200余亩、核桃200余亩、桃树200余亩、杏树180亩、梨树75亩,同时林下种植油菜花、红薯、花生等多种经济作物,以及西红柿、黄瓜、茄子、豆角等有机蔬菜,并利用生态园内的水库、沟壑等,开发建设生态垂钓园、情侣木屋、七彩滑草场、水上乐园等。4年多的精心经营,昔日这片人迹罕至的荒坡丘陵已发展成为一个集观光、休闲、旅游、体验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生态园。
“依托华予生态园,村集体经济每年增收10万元,同时可以安排村民家门口就业,每月保底工资在1800元以上。”村党支部*、村主任赵新民告诉说。
生态为先 擦亮“发展底色”
天蓝、山绿、水清,是全面小康的必要条件。因煤而兴的蟒川镇是典型的资源型城市。近年来,该镇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创建全国特色小镇为重要抓手,坚持削减污染排量和扩大环境容量“两手抓”,生态保护、生态建设、生态治理“三管齐下”,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
一河碧水弯弯曲曲,似玉似带环绕山村,河面上一群群白鸭追逐嬉戏;两岸竹影婆娑、杨柳依依,垂钓者怡然自乐,洗衣的村姑欢声笑语、此起彼伏;水库里碧波万顷,起起伏伏的山岭倒映其中;不远处,众多树木掩映下,一座座房屋错落有致,新修的生态停车场宽敞整洁。12月9日上午,戴湾村党支部*、村主任高院学,与村两委干部沿着河岸边走边谈,商量着即将完工的 “美丽乡村示范村”项目的每一个验收细节。
近年来,由于持续改造提升村里各项基础设施,戴湾村容村貌每年都有新变化,智慧党建更是走在了全镇前列,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书屋示范村、河南省社会保障先进单位、河南省卫生达标示范村、河南省古村落保护重点村、汝州市先进基层党组织、汝州市二星级文明村、汝州市“四美乡村”等荣誉称号。
“今年我们依托 ‘美丽乡村'项目,利用一期专项资金355万元,建设了全村污水管网、无动力污水处理池、街道绿化亮化提升、空心院落治理、土地整理等工程,全部建成后,戴湾村将依托得天独厚的水生态优势,打造“江南水乡”式的古村落,发展乡村旅游,助推乡村振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在下一个五年的的目标是,2021年底,硬化1.2组村中道路1000平方米,解决两条街出行难的问题;2022年底,安装村中所有路口太阳能路灯25盏;2023年底,戴湾村集体经济项目垂钓园及农家院正式开始投入经营;2024年底,硬化5组、6组组村中道路2000平方米,解决5条街出行难问题;2025年底,充分发挥集体经济优势,将继续沿河打造生态护坝及河道两旁绿化亮化300米。”高院学对未来五年的“水乡戴湾”充满憧憬。
一望无际的花椒树高过了膝盖,散养的柴鸡在空旷的花椒林中自由奔跑,野兔在林中一闪而过。12月9日下午,记者在半西村西侧的山坡上看到,这个昔日荒草萋萋的撂荒地如今已成为生机勃勃的茶马古道民俗生态园。
生态园负责人王淑霞告诉记者,整个生态园占地2500亩,横跨半西村、斋公店村、齐沟村、黑龙庙村、柏树吴村和蟒窝村6个村,于2019年9月开工。累计种植花椒1500亩,种植桃树、梨树等果树300余亩,林下套种花生、红薯,散养鸡、鸭、鹅、兔等畜禽3万只。
如今,在蟒川镇,汝瓷小镇、华予生态园、蒋姑山高端民俗项目、寺上村写生基地、半扎古村落等一大批乡村旅游项目的蓬勃发展,正为昔日“黑色”的蟒川带来宜居的一片“绿色”。
“下一步蟒川镇将围绕茶马文化,建设茶马古镇,形成汝州市南部山区集吃、住、购物及各类娱乐为一体的商务中心区,带动大量贫困群众务工增收。围绕冰川文化,打造罗圈冰川国家地质文化村;围绕古村落、山水资源,打造蒋姑山民宿和王岭村民宿;围绕发展特色种植业,大力发展花海项目,统筹规划辖区的花海种植项目,在南部罗圈村实施梯田式花海,在蒋姑山山谷打造山野式花谷,确保辖区内三季有花,四季常绿。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后,蟒川镇将形成‘赏汝瓷、逛古街、看冰川、登高山、住民宿、游花海的全域旅游格局,成为省内外有名的研学旅游目的地,带动全镇脱贫攻坚事业再上一个新台阶。”该镇镇长王俊岩表示。
文化号角 唱响“幸福情歌”
兴盛于晚清民国时期的老驷官骑柳棍,至今已有150年的历史,它主要流传于半扎古镇。鼎盛时期,半扎街有表演道具20余套,参与表演人员500多人,每逢节日或周边村镇集市、庙会、重要活动都要纷纷邀请演出,规模空前。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个民间绝活一度销声匿迹。近年来,该镇从传承保护非物质文遗产的角度出发,挖掘整理老驷官骑柳棍,充分发挥老艺人的传帮带作用,使这个传统民间文艺节目重新展现在观众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