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小鱼钓肉食性鱼类远比鸡肝、蚯蚓来得快
为什么呢?我苦寻答案好多年,直到有一天,我在一个鱼被钓败了,但河虾却很多的水库,用河虾钓到了以吃素著称的草鱼时才恍然大悟:原来鱼和人对待食物的态度是不一样的,我们不能用人的喜好去衡量鱼。
人,总是惦记着想尝尝没吃过的东西,鱼则相反,它们喜欢吃吃惯了的东西。
其实,我在水边就地取材寻找鱼饵并没有错,但是找到后就开始迷信它的效力是错的。一方水土养一方鱼,生长在不同水库的同一鱼种,它们的食性是有差异的。
发现这一现象后,我就地取材就会少走很多弯路。我的总结是:在水边寻找好用的鱼饵,不仅仅是要知道某种鱼爱吃该水域附近的什么东西,还要知道它们为什么爱吃,这对用饵思路的影响很大,能够使用饵更科学,哪怕用商品饵也是一种指导。
用小鱼肉钓获嘎鱼
以上是我用水中生物作鱼饵的一点粗浅经验,其实这类东西还有,比如常见的河蚌、蚂蟥。如果你就地野餐炖条鱼的话,那么鱼的肠子就是钓获鲇鱼、嘎鱼、翘嘴、马口等肉食性鱼类的最佳饵料。我曾试过,效果很好。
水库周边环境对鱼类食性的影响水库边最多的是农作物,在东北几乎全是玉米,用玉米作饵在东北也最为常见,在此不做赘述,我想说的是地瓜及地瓜叶。
用小鱼肉作饵,就地取材很方便,并且源源不断
有一年立秋前后,正是雨季,各个水库都在涨水、放水,是鱼情最不稳定的季节。我和同伴骑着摩托车去转山湖,一处一处地寻找钓位,几乎围着水库转了一圈,最后找到一处看起来还算不错的地方,周围是一片地瓜地。
修整钓位的时候,我发现水下有七零八落的地瓜秧,清一色没了叶子。
这对我启发可不小,地瓜叶哪去了?肯定是被鱼吃了,而且极有可能是大草鱼,看来今晚有戏。看到这里,读者肯定猜到了,我的钓饵就是地瓜叶。
我当时用的是双钩线组,短子线挂玉米粒,完全躺底;在长子线中间位置加了个太空豆,在太空豆的后面缠了一点点铅皮,因为地瓜叶是有浮力的,会带着鱼钩上浮,和主线缠在一起,耽误中鱼,那个小铅皮的作用就是压着它,让钩饵既能离底又不至于和主线缠绕。当晚天黑透后,我几乎每隔一个小时左右就会遭遇一口草鱼,一直到天亮前。
用猪脾钓获鲇鱼
东北有着大片的玉米田,涨水后也会有大片的玉米被淹在水下,即使大白天也能听到玉米地深处草鱼嘬食的声音和撕扯玉米叶的水花声,于是玉米的嫩叶也成为我使用最多的草鱼饵之一,从春天一直用到秋天。
后来,我专门用各种叶子钓草鱼时,一般用单钩,将子线加长到40~50厘米,这样漂浮着的鱼钩会和主线保持一个能够使鱼放松警惕的距离,小铅坠到鱼钩的距离等于鱼钩离底的高度,这个高度有10~20厘米即可。
既然地瓜叶能作鱼饵,那么地瓜也肯定可以。用地瓜作钓饵,我有两种办法,一种是煮至六七分熟后切成合适大小的小块直接挂钩(生地瓜太硬,刺鱼的时候鱼钩很难刺穿);另一种是把地瓜煮熟,去皮加入干粉,状态合适即可。地瓜能钓鱼,那么土豆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