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息艺术作品。来源:youtube
接下来,我们介绍几种在市面上经常与“全息”概念混淆,但可以实现立体观感的技术方式。
我们将以下几种技术归为“伪全息”,市面上经常自称“全息”。注意,“伪”并不是贬义词,这些技术大都有较好的视觉效果且受限较少、应用场景广泛、商业化程度高,只是与“全息”的原始概念有较大偏差,作者认为它们也许可以跳出全息的定义框,自立门户。
镜面反射视错觉
3D illusion maker。来源:youtube
这款像飞碟一样的产品,内部都是镜子,当把玩具青蛙放到底部时,在开孔处特定角度观看,会感觉青蛙趴在小孔上面,仿佛触手可及,伸了手却“竹篮打水一场空”,令人火大。这个“恶作具”有很真实的三维立体效果,其实是利用了凹面镜反射成像原理。
实体青蛙的光线经过两个盘子内凹面镜的各种镜面反射,在小孔处形成了一个反向的虚像,观测者从反射光焦点的角度观看到虚像,就看见了“悬浮”的青蛙。
魔术师、布景师对于这种利用镜面反射实现的视错觉效果如数家珍,创造了很多经典、有趣的玩法。
镜面反射装置艺术。来源:wiki
利用视觉错觉,还可以实现更神奇的三维立体效果。想象一下,一块无边屏幕放在面前,全黑背景中悬浮着一只大烟斗,没人会觉得烟斗是漂浮在实际空间中的,因为还有这块屏幕在眼前,那么,如果屏幕就像一块玻璃,只显示一只悬浮的烟斗,透过背景就像通过洁净无暇的玻璃看景色,我们就会产生一种这个烟斗就是悬浮在我们所处空间的错觉,立体感极强。这就是市面上大多数称为“全息”技术的基本盘,其实是我们的眼睛被“骗”了。
这种“伪全息”技术的实现方式则多种多样,利用视错觉、投影、数码技术等方法将影像在有一定透明度的介质上呈现,由于成像介质如若隐形,“影像”仿佛“活”在真实空间中。
3d风扇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