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表里潼关路什么意思,潼关到底有多可怕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9 08:26:05

但是在计较利害得失的时候,这些封建帝王永远也不会把天下百姓的退路一并打算进去。因为他们争天下,为的就只是自己和家族的荣耀。

一旦这些封建帝王登上至尊的宝座,得到的权力和财富,也只会与贵族阶层分享。可是民间的老百姓,却连残羹剩饭都吃不上。

国家灭亡了,百姓自然要被人奴役,过着穷苦的日子;国家强盛了,老百姓照样被贵族当成牛马驱使,永无出头之日。

作为元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张养浩写下的这首小令,和别的元曲作者的创作风格是大不相同的。

《山坡羊·潼关怀古》继屈、杜诗风,站在底层人民的视角审视历史,对千百年以来,黎民百姓的不幸遭遇,表达了最深切的同情。

山河表里潼关路什么意思,潼关到底有多可怕(5)

由于借古喻今,直接“为弱者发声”,让这首小令展现出了唐诗般的动人风采,因此能够从中脱颖而出,被人们称颂千年。

其实比起这首小令,更加让人肃然起敬的还是张养浩的为人。张养浩是山东济南历城人,少年时代就因为才学出众,被举荐为东平学正。

后来从太子文学、监察御史,一路做到了礼部侍郎、礼部尚书、中书省参知政事。在朝为官时,张养浩尽职尽责,曾经主持了元代第一次科举考试,为朝廷选拔人才。

元英宗时期,某一年皇帝准备学习古代习俗,趁元宵节在宫里办“鳌山灯会”。张养浩知道后就上奏反对:世祖(忽必烈)执政三十年,每到元宵,民间都禁止张灯,何况皇宫里面呢?

张养浩认为元英宗这样做不但浪费钱财,还是奢侈享乐的表现,结果弄得元英宗很生气。后来看了奏书,元英宗还是打消了办灯会的念头。不过不知道为什么,张养浩就告老还乡了。

山河表里潼关路什么意思,潼关到底有多可怕(6)

张养浩辞官归隐后,元英宗感到后悔,曾经七度聘请张养浩复出为官,都遭到他的拒绝。从这件事情中我们可以看出,张浩养一直坚持天子与庶民,应该一视同仁。

公元1329年,也就是张养浩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关中地区出现干旱,朝廷又聘请他去陕西赈灾。结果59岁高龄的他匆匆奔赴关中灾区,途中经过潼关一带,就写下了这首《山坡羊》。

谁料四个月后,张养浩就因为忧郁又劳累病死了。我们从他的个人经历看来,他的确是一个言行一致,令人敬佩的好官。

所以张养浩的去世,让当地的百姓异常难过,“哀之如失父母”。因为他的文如其人,他的忧国忧民更是发自内心的,非常值得后人尊重。

结语

民间有一句俗话叫做: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相传之所以有这句话,就是因为元代发生过朝廷不许民间擅自点灯的事情。

山河表里潼关路什么意思,潼关到底有多可怕(7)

从张养浩与元英宗的对话来看,至少在忽必烈当政的那三十年中,的确出现过元宵节不许百姓燃灯的规定。

至于原因,不外乎这两种:一是当时元朝的江山未稳,夜晚实行宵禁,官府害怕百姓燃灯为号,搞出乱事;二是元代的统治者认为元宵燃灯是浪费灯油,所以一禁了之。

张养浩阻止元英宗办“鳌山灯会”时说道:朝廷已经三十年不许百姓点灯,既然百姓们都不能点灯,宫廷里更不能例外。

这种对君民一视同仁的思想,一直延伸了张养浩最后的绝命之作中。所以他这首小令真正想表达的是:当一个国家占据“潼关”天险后,统治者们就可以不顾人民的死活,为所欲为了。

假如说“潼关”是国家江山的“防线”,那么天下百姓生命安全的“防线”,又在哪里呢?可惜找不到这样的“防线”巩卫百姓,让他们不必忍饥挨饿,遭受奴役盘剥。

山河表里潼关路什么意思,潼关到底有多可怕(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