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5点半,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已经闹成一锅粥。樱桃批发商孙某站在板凳上,叉起腰怒瞪双眼,对着挑樱桃的人说:“都别抢,放好!明天4点再来排队!”此时,与孙某同在精品水果交易区的其他摊贩,有的还在扯着嗓子讨价还价,有的已经收摊。他们脚底下的水泥地上沾满了报纸、碎果屑和烟头。
不远处的三农门排起500米的车龙,喇叭声和口哨声震耳欲聋,构成一幅市场批发商的众生相!
或许在很多人的固有印象里,批发商总是独占整个水果产业链条里最肥的那一块,然而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在如今信息越来越透明的时代,批发商早已没有了以前令人羡慕的吃肥肉的能力了。
整个链条里,如今的批发商只是保持不亏罢了
就拿今年水果行情来说。今年上半年,一场水果涨价潮来临,很多人都说今年水果批发商肯定赚翻了。虽然今年水果价格是涨了,然而从果农、囤货商、批发商的长链条里,并不是所有人都能获利。他们中很多人丰产愁,减产也愁。在这个捡钢镚的生意里,每个人都经历着不为常人所知的困局。
果农:难得一遇好价格
位于黄土高原西部边缘的甘肃陇南礼县,李大华和父亲正忙着给采摘果园里的花牛苹果,今年结果多,去年受霜冻和冰雹影响,苹果减产不少。每年采摘完,99%的苹果卖给收购商,极小部分通过微商渠道自销。李大华家有六七亩果园,年收入从两万多涨到了三万多。
囤货商:有赚,但不多
下游的囤货商就没这么好,新一批囤货商几乎没有赔钱的,但赚的也不多。
王荣在山西运城临猗经营一家苹果种植合作社,去年九、十月新果上市,他以1.4元/斤的价格收购苹果,上浮了五六毛钱,但当地苹果减产甚至部分地区绝收,果子品质上不去,他只挑选了中等品质的果子,囤货比往年减少60%,涨价后整体收益无太大上浮。
此外,去年新苹果上市时,正赶上柑橘大量涌向市场,丰产引发降价造成柑橘被哄抢,替代品之一的苹果卖不动,价格也上不去。这让正值囤货期的苹果囤货商们犹豫不决,加上减产原因,苹果的总体囤货不多。
相比之下,从囤货商拿货的各级批发商,离货源远,对价格的掌控能力较低,成了这场涨价风波中的受损者 。
批发商:保证不亏本罢了
“这苹果怎么卖?”一个踩着黑高跟的女人走下面包车,来到赵铁柱的摊位前。“大的85的果儿一斤六块五,小的80的果儿6块。”赵铁柱坐在小板凳上,抬头望着女人,还没等第二句话说完,女人便扭头上了车。从凌晨三四点出摊到早晨七八点,询价的有十多个人,只有两个人买了四筐苹果。
五十多岁的赵铁柱来自河南,几年前曾在北京拉着板车卖烟台苹果,如今在新发地守着露天摊位。“我卖一趟多不容易啊,他们挑过来拣过去的,小了贵了都不行。”
他身后是四米高左右的厢式大货车,可以装700多筐共2万多斤的苹果。赵铁柱这批售价6元多/斤的苹果,囤货商从果农处收购只需3元多/斤,卖到他这里就升到四五元/斤,去掉残次品后,一筐30斤的苹果赵铁柱只能赚八九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