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表明,至少50%的手术患者是长期用药的“老病号”,尤其是老年患者,手术前可能伴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等多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服用多种药物。事实上,这些患者在进行手术的特殊阶段,对于是否继续服用药物还是比较纠结的——如果停用药物是否会引发严重的撤药反应,进而影响手术?如果继续服用药物是否会增加麻醉、手术的风险?
围手术期患者体内药物的代谢可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手术前长期使用的一些药物,如心血管类药物、胃肠道药物、呼吸系统药物、内分泌系统药物、精神系统药物、抗菌药物等等,改变也各不相同。因此,是否继续服药,还是停药,确实应当十分慎重,那么究竟哪些药物需要在术前停用?且何时停药才最为恰当呢?
术前无需停用的3类药物
β-受体阻滞剂,如倍他乐克,可以降低心肌耗氧量,减少心肌缺血的可能,预防与控制心率失常,长期用药后突然停药,可能会引发撤药反应。长期服用此类药物来治疗心绞痛的患者如果骤然停药,会增加心肌缺血的风险,因而术前一般不需要停药。
服用强心苷类药物的患者,如地高辛,一般也不需要停药,对于已经洋地黄化的患者,术前48小时则应酌情减量。
治疗甲亢的药物,如丙基硫氧嘧啶或甲巯咪唑,也不宜突然停药,以免出现撤药反跳,可持续使用至术晨。
术前应该停用的10类药物
ACEI类(“普利类”,如洛汀新【贝那普利】等)与ARB类(“沙坦类”,如必洛斯【坎地沙坦】等)降压药物有可能导致患者在手术中出现低血压,尤其是ACEI类药物可引起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系统)对手术的应激性降低,事实上术前是否服用降压药物应视具体情况而定。若患者对于短暂性的低血压耐受良好、左心功能亦良好,可酌情用药至术日晨。对于心脏直视手术及大血管手术的患者,为了避免术中血流动力学的剧烈改变,应在术前停药,尤其是长效的ACEI类降压药物。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阻滞剂药物,如利血平,可以间接的使收缩血管的药物失效,术中如出现大出血或血压骤降,会产生对抗升压药物的作用,因而术前必须停药2周,或改换其他药物。目前此类药物已经不作为降压的一线用药。
抗心律失常的药物,一般术前不推荐停药,但胺碘酮除外,此药可诱发进行性的心动过缓,其导致的低血压对于常规的升压药物是无效的,体外循环后所引起的心动过缓甚至需要用到起搏器来抢救,且该药脂溶性较高,会导致消除半衰期延长至数周乃至数月,所以应当在术前尽早地停药。
长期服用排钾性利尿剂,如速尿或氢氯噻氢等,可以引起低血钾与血容量的不足,从而增加心率失常的风险,且低血钾还会增加手术中所用的肌松药物的药效,应该在术前停药。但何时停药,临床上尚无一致的说法,有推荐术日晨停药的,也有推荐术前2~3日就停药的。
烟酸、胆汁螯合剂、依泽麦布等降血脂药物可以干扰术前必须使用的药物在肠道内的吸收,一般建议术前1天停药。
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等,会抑制血小板的激活,且这种抑制作用是不可逆的。一般在停药1周左右后,新生的血小板才足够多,才能发挥正常的凝血功能,因而需要在术前1~2周停药。
抗凝血药物可能会加大术中出血的风险,使用需慎重。如华法林,其持续作用维持时间为2~5天,因而应在术前4~5天左右给予停药,并监测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值)与血液凝固速率(PT值)。肝素的半衰期较短,一般手术前4~5小时停药即可,如有必要,还可以给予鱼精蛋白拮抗。
糖尿病患者,若注射胰岛素,需要监测血糖并在手术之日晨给予胰岛素,且使用长效胰岛素的患者应改用短效制剂,以便于血糖的控制。由于术前的禁食,糖尿病患者一般应停用口服降糖药物,事实上参考药物的半衰期,于术前1天或术晨停药是比较安全的,尤其是磺酰脲类降糖药物。最为常用的降糖药物二甲双胍是肾脏代谢药物,在做增强CT之前的3天应该停药,因为碘造影剂也是通过肾脏代谢的,如不停药会大大增加肾脏的负担。
中枢神经系统药物,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抑制剂)可引起生物胺在中枢神经与自主神经系统的蓄积,麻醉期间会诱发血压升高,哌替啶等药物与其合用更会导致5-羟色胺综合征,其对肝微粒体酶的抑制作用也可增加麻醉药与镇静药的蓄积,从而引起呼吸抑制等严重后果,一般建议手术前2~3周停药。
抗癫痫药物多为肝药酶诱导剂,麻醉前,应适当的调整剂量,但可以用至术晨。
对于中草药而言,组分较为复杂多变,可能会与麻醉药物之间产生作用,引起血液凝固等异常情况,一般建议术前2周左右停药。
对于长期服药的手术患者而言,是否停用药物,应该权衡利弊。如前所述,部分药物是不需要停药的,但仍旧应当充分考虑患者手术期时体内血流动力学及体液总量的变化,酌情调整剂量。对于需要停用的药物,应当根据半衰期来确定术前多久停用,一般控制在3~5个半衰期左右停药是比较安全的。另外,同样出于安全的考虑,有些药物的停用需要逐步逐步地减少剂量,历经较长的时间才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