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凝妈悟语
接儿子放学回家的时候,发现他的神色不太对,有点不开心,我告诉他“有事要跟妈妈说”。一路上,他没有说话,但是我听到他抽了几下鼻子,好像难过了。
到家的时候,我又问他怎么了,让他相信这个世界上爸爸妈妈是最想帮他解决问题的人,当然,更需要他自己配合、自己努力想去解决。遇到事情一定要说出来,憋在心里,时间长了就会很麻烦。
儿子说有两个同学被老师批评了,他感觉老师做得不对,想逃离这个班级。我开始说“不是你被批评了,你为什么难过?”转念一想,儿子可能触景生情,看到同学难过,他也跟着难过。也可能是害怕有一天得到同样的对待,脑补了未来的场景,所以内心有恐惧。
但是,一遇到事情就想逃避,并不是万全之策。人的一生中怎么能保证都会遇到按自己喜好处事的人呢?孩子犯了错误,被批评也在情理之中,如果不纠正,孩子可能不长记性,还会继续犯错,其实,从这个角度来说,老师也并没有错。
不过,如果告诉儿子,老师没错,这就是否定了他的感受,他会更难过,更不服气。和妈妈说心里话,什么问题也没解决,还增加一份生气,以后干脆还是啥也不说了。
考虑到这里,我准备给他写点东西,帮他缓解一下情绪。于是有了下面这段文字。
儿子,理解你因为同学被训也难过的感受,是因为你太善良了,太有同理心了,妈妈也会这样,但很容易伤害自己。
如果不想看到这样的场景,你可以试着去帮助同学,或者跟老师直接提出,跟妈妈说出心里话也是极好的,你可以选择任何你喜欢的方式,只要把情绪排泄出来就可以。让自己慢慢强大起来,你就会在很多事上有话语权。
以后也会遇到不同性格的人,不可能躲过所有的人。每个人的处事方式都不一样,必定有你不喜欢的一面,如果总是纠结一个人的“不好”,你会很不开心,会影响你实现梦想。可以尝试去找到他身上的优点,欣赏他,你就不那么难过了。
妈妈看过很多心理方面的书,知道13-17岁的男孩生理心理有波动是正常现象,所以理解你现在的各种状态,相信你过不久就会有很大改变。
别被别人的一句话或一个结论影响。物理学上有个双缝实验,观察的时候是一种状态,不观察的时候是另一种状态,就是说旁观者用他有限的知识或经验,判断一个事物时,不能得出准确的结论,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
如果你有自信,你相信一切都好,你的行为就会向好的一面发展,就会变得越来越好、实现梦想易如反掌。相反,如果想歪了,你的行为就会向不好的方向靠拢,就真的毁了自己,所有的梦想都不能实现了。
要实现梦想,高二是关键时期,要抓牢了。把时间和心情专注在以后准备申请的学校上,你的状态也会好很多,不会再有太多害怕。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等着你亲自去看。送你一段话:当你背单词时,阿拉斯加的虎鲸正跃出水面;当你算数学时,南太平洋的海鸥正掠过海岸;当你晚自习时,地球的极圈正五彩斑斓……但是少年梦要你亲自实现,那些你觉得看不到的人,和遇不到的风景,都终将在你生命里出现。
在发这些文字之前,我先发了这样一段话:妈妈很开心你跟我说心里话,专门写了一段文字,你有空看看。妈妈真心希望你开心起来,去实现你的各种梦想。
刚发消息不久,儿子就从房间里出来了,我过去拍了他的肩膀,轻声和他沟通了一会儿。
我把写的内容简单复述了一下,让他有个印象,再次确定了他的梦想,又补充了几点内容:
你可能很想帮助同学,但是又无能为力。就像看到路边的流浪汉,我们觉得他很可怜,却没有能力给他提供一个很安定的住处一样。
如果真的想帮助别人,就要努力让自己过得好一些,有足够的能力才能让别人过得更好。
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手头的事做好,看实现梦想还需要哪些条件,一个一个去准备,准备充足了,想做的事就能做好。
“不够强大的时候善待自己,强大的时候善待他人。”现在要对自己好一点,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好好运动、保持健康、开开心心。
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肯定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不断去克服。就像你玩摄影的时候,也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是因为你很喜欢所以才愿意去克服。但是,遇到不喜欢的事时,你也能找到喜欢的部分,努力去克服,你就会变得更强大。
人有负面情绪很正常,妈妈上午的时候录了很多视频,结果发现效果不好,下午又重新录制,也有点心情不好,不过看一些幽默的视频,听听音乐,做了一个秋天的视频,就感觉很好了。你心情不好的时候,也可以尝试着去做一些开心的事,就会好起来。
简单沟通之后,儿子的状态开始松弛起来,当天晚上睡觉比以前都要早很多,第二天没有磨蹭,比前一天早走5分钟,到校门口的时候,他很放松地和我再见。我感觉,和儿子文字、语言沟通有了效果。可能以后还有情绪不好,但是他会慢慢想通一些事情,变得越来越好。
简单总结一下和孩子的沟通原则。
原则一,文字和语言沟通相结合
文字表述的内容会更有条理、有深度,但是孩子可能理解不了,或者不一定看,最好还要进行语言交流。我们要保持温和的态度,举例说明,给孩子传递准确又简短的信息,让孩子能捕捉到重要观点。
原则二,肯定孩子的感受
心理治疗师菲利帕·佩里说过,忽视或否认孩子的感受,对孩子未来的心理健康有害。感受遭到否定时,它们只是躲起来继续恶化,未来再冒出来制造麻烦。肯定、认真对待、确认孩子的感受非常重要。
孩子的感受是实实在在存在的,我们不要说“你不能,你不应该”,而是说“你有这个感受很正常,我能理解。”和孩子共情,孩子就没有戒备之心,会感到放松。
原则三,正向引导
用一些理论结合孩子的实际情况,让孩子学会和别人相处,用积极的心态面对不喜欢的事、面对各种挫折,过好当下的每一天。
用梦想点醒孩子,让孩子知道最重要的事是什么,不被外界的纷纷扰扰所影响。
写在最后:孩子并不是无忧无虑,时常会有负面情绪,但有的孩子又不擅长表达,更不能自我消化和排解,这就需要父母多观察孩子的表现,肯定他的感受,给予正向引导,帮他宣泄,孩子才会慢慢走出困境。
我是@凝妈悟语
两男孩妈妈,10多年育儿经验
陪孩子阅读、英语启蒙、科学启蒙
分享育儿感悟、落地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育儿路上一起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