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十玉九裂。不少古玉也存在绺裂现象。古玉上的绺裂表现较为丰富,仿古玉做绺裂具有一定的风险,因此熟悉古玉绺裂特点,对鉴藏古玉比较有意义。从大的方面讲,古玉绺裂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深裂,一种是斜开片。以下以博物馆收藏的古玉为例,分析古玉上的绺裂。
一是似断未断的深裂。就是从视觉上看,感觉玉器裂透了,但其实它却并没有断开。这种裂一般比较深透,多是沿着玉料结构裂开,有的虽然因为沁色的衬托似乎裂得挺厉害,其实玉表摸起来仍然相对平整;有的在裂口两侧伴生钙化现象,有的裂口出现自然的钝化;有的裂口两边甚至出现错位、地弯等形变,笔者曾经收藏过一块战国乳丁纹玉牌,下半部分开裂,向两边微曲,最底端裂缝达到两三毫米。这样的玉器盘玩之时需要倍加小心,因为它怕碰怕摔,并且对温度湿度的骤然变化比较敏感,容易损坏。在古玩地摊上,经常可以见到一些断了的玉器,其断口相对平滑,或者看上去粗糙摸起来平滑。若为透闪石玉质,其断口为毛毡状。
曾侯乙墓出土玉饰
曾侯乙墓出土玉饰
这件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的玉饰上的裂,是比较典型的似断未断的深裂。同墓出土的还有一件玉琮,其上的裂与此类似。
曾侯乙墓出土玉琮
无独有偶,中国国家博物馆也有一件玉琮,绺裂与此类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