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声构词在上古汉语语法体系中的地位
时间:9月30日(周五)15:00-17:00
地点:腾讯会议(ID:535185135)
主讲人:大西克也(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人文社会系研究科教授)
去声别义是上古汉语中一类重要的现象,已有的研究表明去声别义与所谓名词化功能、“授受”“买卖”这一类“外向动词化”功能有联系。本讲座试图重新检讨去声别义在上古汉语语法体系中的地位,并论证该现象与原始汉藏语中的-s词尾的语法功能没有关系,以及对所谓外向动词的产生机制加以解释。
我和我的马尔可夫毯:能动推理和最小自由能原理
时间:9月30日(周五)19:00-21:00
地点:ZOOM会议(ID:4927942827)
主讲人:卡尔·弗里斯顿(理论神经科学家)
我们如何能理解作为有知觉生物的我们自己?在知觉行为之下隐藏的原则是什么?本报告将用最小自由能原理在能动推理方面作出说明。
附:线下活动预告
北京|布衣老爸的风雪花月
时间:9月30日(周五)19:00-21:00
地点:朝阳区光华路5号院1号楼世纪财富中心东座2层建投书局
嘉宾:张玲(翻译家)、任吉生(翻译家、人民文学出版社编审、副总编辑)、蒙木(文津出版社总编辑)
一代翻译大家张谷若,青年时代以成功译介哈代《还乡》一举成名,继而受胡适先生的委托,翻译哈代的《德伯家的苔丝》,晚年更是翻译了狄更斯《大卫·考坡菲》、亨利·菲尔丁《弃儿汤姆·琼斯史》等经典文学名著。而张谷若先生的女儿张玲女士在其教育下也成为了一名极优秀的翻译家,《布衣老爸的风雪花月》一书便是张玲女士对于其父亲一生治学、交游的回忆,是父女两代翻译家的对话。此次北京十月文学月,我们邀请到了张谷若先生之女张玲女士、人民文学出版社副总编辑任吉生和文津出版社总编辑蒙木,通过本书为我们重现一代学人的翻译历程,梳理中外文化交流的历史。
北京|穿越影像迷宫——把观看作为一种方法
时间:9月30日(周五)19:00-21:00
地点:朝阳区建国路87号SKP购物中心4楼SKP RENDEZ-VOUS
嘉宾:阿郎(《看电影》杂志主编)、李迅(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员)、吴觉人(影评人、制片人)
9月30日晚,我们邀请阿郎、李迅和吴觉人三位老师相约北京SKP,回到电影观看本身,共话看电影的历史、文化、意义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