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钓鱼技术的飞速发展,钓鱼人对一些高难度鱼情的探索也日益加剧。于是便诞生了形态十分怪异的超短尾浮漂和超长尾浮漂,这样的浮漂在常规鱼情下是没有用武之地的,但是却能够有效应对一些极端鱼情。
- 超短尾:无铅自立浮漂
传统的立式浮漂之所以能够翻身站立在水中,是由于浮漂下方连接着铅坠,当浮漂产生的浮力与铅坠产生的重力作用相互叠加达到平衡状态时,浮漂便能够立在水中。但是,无铅自立浮漂完全脱离了铅坠的束缚,由于使用了3目至5目的超短尾设计,并且将漂脚大幅加长,因此无铅自立浮漂的重心明显靠下,即便没有铅坠的重力影响,浮漂也能够立在水中。
无铅自立浮漂超短尾加超长脚的特点会让浮漂的灵敏度大幅降低,并且由于缺少了铅坠,无法设定浮漂的调目,因此这样的浮漂只能用来垂钓大鱼。特别是在黑坑垂钓大鱼时,使用无铅自立浮漂能够让钩饵停留在浮漂前方,通过这种方式钓得更远,从而吸引警惕心较高的大鱼咬钩。
- 超长尾:小碎目浮漂
常见的浮漂每一目的长度约为1.5厘米至2厘米,而小碎目浮漂每一目的长度仅为0.8厘米至1厘米,因此在漂尾长度相同的情况下,小碎目浮漂的目数就会更多、更密。普通浮漂的漂尾目数最多能达到23目,在漂尾长度完全相同的情况下,小碎目浮漂就能达到30目左右。
小碎目的设计主要是为了适应垂钓轻口鱼的需要,避免错过一些微弱的浮漂信号。因此小碎目浮漂在黑坑垂钓鲫鱼、罗非等回锅鱼时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在冬季室内黑坑垂钓时,由于水温较低加之水中缺氧,鱼口极轻,小碎目浮漂更是成为首选。
另外,超长尾的小碎目还能增加浮漂的行程,便于捕捉离底接口信号,这一特点在黑坑以及竞技池垂钓时也有着广泛的应用空间。
长尾以及超长尾浮漂虽然有其特有的优势,能够应对更为复杂的鱼情,但同时长尾以及超长尾浮漂在稳定性方面远远不如短尾浮漂。对于钓鱼初学者来说,更多是在自然水域中垂钓,由于水情环境更加复杂,长尾以及超长尾浮漂稳定性方面的缺陷会更加突出。另外,垂钓钓鱼初学者自身的垂钓知识以及基本功尚未成熟,也很难将长尾浮漂和超长尾浮漂物尽其用。因此,建议钓鱼初学者们还是应该尽量使用7目至15目的中短尾浮漂,随着钓技的逐步提升再开始接触长尾和超长尾浮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