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确,在第三季铁三角冒险时,已经开始用“死侍”般的口吻吐槽剧组的抠门和做演员的辛苦。
但尽管足够幽默和“令人意外”,始终让粉丝萦绕在心里并时常念叨的“生活化的灵异”和“灵异化的生活”逐渐随着“素人”演员们在戏中的分量越来越少以及剧情的主题格局的升华感下降而从8分线以上跌了一个水平。
造成这种观感和结果最直接的可能就是:
开始商业化了。
对于影视作品来说“商业化”是应该的,也是“必须的”,可似乎“老粉”们更加怀念初见“灵魂”时的那种“恰似王八落水井,又如野驴闯沙滩”的畅快淋漓感。毕竟无论在当时,哪怕到现在,现实主义题材都少得可怜,何况这种看着“鬼怪怀人心”的“现代版聊斋”呢?
所以随着《灵魂摆渡》在这几年间,无论是偶尔爆出主演宣称要一起回归,还是编剧悄悄删掉了当年微博上说不会再有新一季的言论。有心人在看完网大版《黄泉》还是会有些担心:
《灵魂摆渡》还有当年的那种“素人乱语”吗?这可能才是《灵魂摆渡》最需要保持的“原味”。
不算尾声的尾声——
一部制作粗糙,演员无咖位的网剧在当年成为另类爆款,凭借的不仅是创意的新颖,还有立意的大胆。这种新颖和大胆都需要主创者保持的“初始动力”。
“简陋”和“素人”都不是《灵魂摆渡》的卖点,直面现实,用“鬼话”讲“人心”才是。
而这样珍贵的影视IP在幸运地出圈后,能够不流俗不媚俗,就会更加显得其艺术性和生命力地持久。对于死忠“老粉”来说,倘若可以在某个夜晚再次于熟悉的便利店里邂逅不靠谱的铁三角,该认真地问一声:
“过去的那些年里,你们还在摆渡灵魂吗?”
如果是,该是观众们的幸运。
如果不是,却是影视创作者的不幸。
用《灵魂摆渡》里的一句台词作为总结,我会选择这一句:
“我们从虚空中来,每个人都抱着善与恶,有人升入天堂,有人堕入地狱,在无边的业火中,我想起你,想起从前,我们曾经离得那么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