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中什么是腔调,语言学中的语境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29 21:55:13

语言学中什么是腔调,语言学中的语境(1)

戏曲中有高腔、海盐腔、弋阳腔等多种腔调。日常生活中,台州人讲话也自有独特腔调,这就是“台州腔”。出门在外与人交谈,只要对方一开口,就知道他是不是“台州老乡”,凭什么?凭的就是台州腔。台州腔是台州方言的标志,是台州乡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台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台州地处吴头楚尾,台州方言属吴语区台州次方言片。台州方言有许多特色。

一、保持古代汉语的语义。例如“汤”,温水。面汤、脚汤、浴汤,分别是洗脸、洗脚和洗澡用的温水。外地人初听,感到莫名其妙,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其中“面汤”,据说还闹过笑话:做了台州女婿的某外地青年,第一次到丈母娘家中作客。丈母娘叫他“面汤拕(音徒)克”。 他就捧起“咕嘟,咕嘟”地喝了起来。妻子发觉后,连忙制止,说“别喝!我妈是叫你洗面,不是叫你吃。”可是,已喝了不少。引起全家人哄堂大笑。“汤”的“温水”义项,普通话中是没有的。

二、台州方言的含义比较丰富。上面所说的“汤”,除“温水”义之外,还有“菜汁”义。如鸡汤,咸菜汤,牛肉汤等等。又如“显”不仅含有普通话中的义项,还含有“得很”义。例如“好显”,好得很;“坏显”,坏得很;“快显”,快得很;“慢显”,慢得很。此外,还有善显、恶显、美显、丑显、长显、短显、高显、矮显、大显、小显、多显、少显……形容词后面都可以带“显”。普通话中的“显”就没有“得很”义。

三、台州方言中,许多词语读音与普通话不同。如“大”,不读“汏”,读作“度”。“美”,不读“每”,读作“米”。“郑”,不读“朕”,读作“阵”。“汉”,不读“苋”,读作“献”。“寒”,不读“闲”,读作“贤”。“季”,不读“计”,读作“桂”。“花”,不读“哗”,读作“呵”。“鹅”,不读“俄”,读作“呆”。“嘶”,不读“斯”,读作“西”。“猪”,不读“阻”,读作“之”。“吃”,不读“次”,读作“乞或曲”。“辉晖”,均不读“灰”,读作“许”。“卫慧”,均不读“会”,读作“芋”。“隔壁”,读作“隔饼”。“伟威”均不读“委”,读作“雨”。“江讲”,均不读“姜”,读作“刚”。“垃圾”,不读“拉挤”,读作“捋雪”。“矛贸鍪懋“均不读“毛”,读作“牟”。“丰沣风枫疯”,均不读“分”,读作“封”。“汗悍捍焰翰”均不读“陷”,读作“沿”。“干杆秆肝赶敢”均不读“艰”,读作“坚”。“合鸽给结蛤割葛”均不读“甲”,读作“吉”。“沙砂纱赊”,均不读“洒”,读作“所”。“牙伢芽衙”,均不读“耶”,读作“娥”。“安按桉氨奄俺掩庵旱兖”,均不读“限”,读作“烟”。 例子很多,限于篇幅就举这一些。

这些词语的台州腔读法是小时候父母和老师教的,世代口耳相传,自然形成。不是某一个人瞎编。用台州腔读唐诗宋词或古文,抑扬顿挫,荡气回肠,更能体现古诗文中的丰富感情,对于听众来说,这是一次高级的精神享受。我最后一次聆听用台州腔读古体诗,是58年之前的1954年,黄岩灵石中学举行“纪念鲁迅先生逝世十八周年”大会上。个子不高,穿着灰布长袍的地理教师李志平先生即席朗吟鲁迅《无题》:“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先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余音绕梁,至今记忆犹新。“小少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台州人的乡音——台州腔,我们这一代人到老都是改不了的。

普通话要推广,台州方言更要传承。语言学的发展,不能光靠一条腿走路,而是要靠两条腿走路。否则的话,你把地方特色丢了,你还知道你是何方人氏吗?

来源:中国台州网

申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