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时隔三年后的2018年12月下旬,俄媒《观点报》同样又报道称,当月上旬在某靶场,中国使用S-400防空系统成功拦截高超音速靶弹。或是避免被外界贴上“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嫌疑。
该报还援引俄国内多位消息人士的话予以从旁佐证,如据某位匿名军事外交人士介绍称,这次拦截测试是在模拟敌方实施高强度电子干扰条件下进行的,中国使用S-400防空系统所配备的48N6E拦截弹,在250公里以外成功拦截了速度为3公里/秒(约8.82马赫)的高超音速导弹靶弹。两次报道均在当时掀起了热议,尽管真假难辨,但也可以从中看出,我国在高超音速导弹拦截领域内的发展,已经迈入快车道。
再看此番《欧亚时报》的相关报道,则属于外媒的一贯操作,尽管这其中噱头十足,但“人工智能指挥拦截体系”这几字的分量着实不可轻视,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应当属于人工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的范畴内。
通俗点来讲,就是将近年来呈现高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引进移植到现有防空反导体系内的指挥系统中,使其具备高度自动化这一最大特征。进而让这种火力规划和任务分配系统,通过分析处理来袭目标的具体数据,如飞行轨迹、速度快慢、外形大小等,从而选择最优武器系统,以最快速度生成打击方案予以拦截作战。
总之,得益于这种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主构成的高度自动化指挥系统,将大幅助力防空反导体系,在应对高超音速导弹来袭时的拦截成功概率,进而使得当前被捧为神话的高超音速导弹跌落神坛。
倘若印媒的有关报道一旦得到证实,那么受影响最深的,则当属当前正处于快速追赶过程中的美军。换句话说,美军当年提出并在此后一直想要竭力达成的两只手战略,即在高超音速武器领域内的一手攻,一手防的作战构想,没有想到被大洋彼岸的中国全部都实现了。
反观美军高超音速武器和反高超音速的总体进展,都无一例外深陷于难产阶段,因此美军获悉该消息后的心情可想而知。但真正的麻烦还远不止这些,比如中美在未来一旦爆发局部冲突,在使用高超音速导弹作战,想必美军的脑袋比以往任何时刻都要大。
若美军要攻,没有称手的家伙什儿。若美军要防,更是无从谈起。而再看中国,则拥有一套成熟可靠,体系齐全的高超音速武器攻防手段。届时,美军将会体验到真正的挫败感,甚至咽下失败的苦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