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岁的中年人有固定模板。
——有钱,有伴侣,有孩子,有大房子,有社会地位……就是成功的中年人。
——没有钱,没有家庭,没有孩子……就是中年人生的失败。
如果人到中年,光鲜的物质条件是成功的标准,那洪育萱应该算得 上人生赢家。
毕竟从小家庭环境优越,从优秀的大学毕业,嫁到有前景的医生老公,生了可爱的儿子。
可现实是人到中年,经常被丈夫家暴,丈夫肆无忌惮地出轨。
有人说,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离婚。
这就是中年人呀,不管是利益的牵绊,还是自我能力缺失导致对未来的恐怖,对于深陷其中的洪育萱来说,利益权衡,所以忍受着痛苦,也在痛苦中迷失了自己。
陈嘉玲问洪育萱,为什么说话总是用“洪育萱”第三人称来称呼自己?
剧中洪育萱没有回答。
也许洪育萱只是想把自己当作第三人,想着把自己从自己生活摘出去。
人生太苦的时候,人的自我防御机制会自己打开,避免自己的心脏承受不住。
所以为了保持“体面”,她硬是穿着高跟鞋去爬山,用第三人称称呼自己。
现实!现实!就像一把悬在中年人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随时会掉下来。
所以焦虑、疲惫是中年人的常态。
被婚恋,被家庭,被工作折磨得不堪,被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耗尽了精力,各种糟心层出不穷。
中年人被现实折磨得萎靡不振,精气神彷佛被悄然抽掉。
各种“成功的指标”如同驴头上吊着的胡萝卜,不断驱使着中年人的前进,让其无暇他想。
很多人说,《俗女养成记》就是被剧名耽误了,所以这么好的剧没有爆红。
换个角度想,这个剧名也是很贴切的。
四十岁没有婚姻,没有孩子,没有很高的社会地位的陈嘉玲,在“成功”人士的眼里不就是妥妥的“俗女”吗?
可是每个人都会有四十岁,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世俗的“成功”。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小时候不是最优秀的那个,长大后也并不见得一定会逆袭。
大部分人的一生就是平凡的,甚至是平庸的。
如果人到中年,尚被“成功”的思维所禁锢,那大概率人生的下半场会过得很苦。
四十岁调整心态,从如何建立一段关系,从重新找到自己的价值,从与自己自洽开始,秉承内心的良善,认真生活。
人生起起落落,又回归平淡。
四十岁不“成功”,依然有人爱,有人疼,不被亲爱的家人朋友嫌弃,拥有平和的心境,就是一种幸福。
人到中年,也不过如此。在平凡中幸福大概就是很多人的祈愿了。
03/再深爱的关系也需要独立空间十九世纪英国小说家和评论家弗吉尼亚·伍尔夫有一本书——《一间自己的房间》。
虽然本书是关于妇女和小说的主题,但是也说了一个很重要的人生道理:人的一生总要面对来自外界的诸多不平,只要找到属于自己空间,才有可能治愈不平。
每个人一生总是要扮演很多角色,人到中年更是喘息的机会都很少,自己早已不是自己,而是身边人的依附。
长久的沉溺于生活中,某个突然的瞬间,会想要拥有真正的自己。
陈嘉玲妈妈在老公疑似出轨后,报复性地与女儿出去旅游散心。
在经历了悲伤五阶段后,内心平静的她,操劳了大半辈子的她,终于无事可做了。
她珊珊然地赤脚踩在草坪上,斜坐在秋千,背影单薄,但这一刻她才获得了几十年以来真正的内心自由。
这一刻她不是谁的妈妈,不是谁的妻子,她只是她自己。
陈嘉玲的奶奶也是如此。
剧中在非常平凡的一天,奶奶突然打包行李离开了家。
这一举动让全家人如临大敌。无数的劝说,都没有动摇奶奶的决心。
奶奶搬到了朋友家,吃自己爱吃的奶油,炒自己从小吃到大的番茄炒蛋,喝点小酒。
当爷爷诚惶诚恐地问她,以后还回不回家时,奶奶轻描淡写地说,为什么不回,那是我的唯一的家呀。
爷爷听后,释然而暖心一笑。他完全理解自己老婆了。
我们可以拥有很多身份,但是我们首先是自己。
再亲密的关系,也需要有自己的空间和时间。
陈嘉玲比起妈妈和奶奶,可以说是非常幸运的。
因为从小到大满满的,纯粹的爱,让陈嘉玲的内心一直是自由的。
回乡后,陈嘉玲买下了从小害怕的鬼屋,打造成自己理想中的家。
即使母亲想要干涉她的生活,她也有足够的勇气去拒绝。
她不是不爱她的家人,只是独立的性格让她想要有属于自己的空间。
独立的时间,独立的空间,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也更能平衡和和谐人与人的关系。
04/沟通是维系关系的良药开放自己是信任的基础《俗女养成记》的好看还在于——剧中人与人的沟通是顺畅的,是相互的,是有效的。
好多观众刷屏说,就想拥有女主这样的家人。
因为陈嘉玲的每一次说话,每一次行动,都有家人的回应。
顺畅有效的沟通真的是人与人之间良好关系的良药。
现实中因沟通不畅导致的问题和矛盾可以说数不胜数。
在《俗女养成记2》里,陈嘉玲和蔡和森首次爆发争吵,也因于此。
陈嘉玲意外*,她没有想留下孩子。
因为不想刚重启的事业被中断,因为知道蔡和森可能无法承担养孩子的费用。
蔡和森对陈嘉玲说,你什么都不和我商量。
两人争吵之下,蔡和森砸碎了玻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