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燃气热水器替换周期长,市场空间十分有限。作为一家不甘于守成的公司,万和瞄上了厨房家电。
公司开始采取双主力模式,其中老业务生活热水保住基本盘和盈利,厨房电器前期采用帮人代工模式,逐步抢占市场份额。目前,厨房电器收入占比49%,毛利率23.6%,生活热水46%,毛利率35.6%,公司对燃气热水器的依赖程度大大降低。
公司还将目光投向国外。
在国内市场饱和,竞争压力大的情况下,万和充分利用佛山出口大市的便利优势,大举进军海外,凭借低价和良好品质,迅速取得重大突破。
2020年疫情期间,公司1-9月出口额同比增长30%,出口额已占总营收44%,未来出口收入将超越国内收入,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
财务分析
营收和净利润方面,公司非常具有发展韧性,2016-2020年营收增速18%、32%、6%、-10%和1%,净利润增速35%、-4%、18%、22%和5%,净利润增速一直超过营收,2017年是受铜、铝等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和出口汇兑影响,当时还催生“人民币贬值”概念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吗?净利润增速超过营收还是很不容易的,优秀!
现金流、应收应付、存货、合同负债方面,公司现金流常年保持在8亿左右,2020年三季度更是达到10亿,仅2018年现金流不如净利润,其余年份均远超净利润,非常优秀,由此应收不断下降(88%应收款是一年内的),存货些许下降(主体是原材料而非商品),预收款些许增加,应付些许增加,这块值得夸奖,优秀!
资金方面,账上现金不断增加,目前15.1亿,交易性资产0,短期借款3亿,长期2亿,一年内到期仅为88万,这块也是优秀!
三费及研发方面,销售和管理今年受疫情影响,较往年少不少,2019年三费大约占营收19%,不算高,财务费用比较少,研发上费用不断增加,2019年2.58亿,同期华帝2.37亿,老板电器3亿,研发费/净利润比值行业领先。
总的来说,公司财报是教科书级,非常优秀。
万和的努力
(一)发展韧性十足
翻看我们身边,厨电品牌似乎已经到了拥挤的地步。曾经家电品牌是赚钱的蓝海行业,每个公司都能赚得盆满钵满,但现在不一样了。
在美的、格力、小米等外行巨头都进军该行业后,家电早已成为狼多肉少的红海市场,根据全国工业信息中心的数据,2019年家电零售额较2018年下降2.2%,已经进入存量博弈阶段。
目前其实是常见的赢家通吃的阶段,小品牌将逐步被排挤出该领域,受益者将会是大品牌。作为二线品牌的万和本应受到波及,但是从其近些年来看,其增速甚至强于行业一线的老板电器。
即使是在2019年厨电市场整体下滑时,万和净利润增长仍然高达22%,而且在发展过程中,万和一直保持逐步向上的态势,并没有出现华帝那么严重的下滑,而且销售费用占比一直不高,远低于老板电器,是一个稳扎稳打的选手。
(二)努力拓展销售渠道
一是赋能线上。2019年万和电子商务渠道营收12.8亿,增速15.5%,占总营收21%;
二是赋能出口。公司通过为国外品牌代工,扩展增收途径,目前出口占总营收44%,此次疫情增加公司在海外的知名度,对公司出口形成助力;
三是赋能三四五六线城市。在一二线城市饱和的情况下,公司持续拓展小城市、城镇渠道,完成1169个网点建设。
(三)不断求变
一是塑造聪米品牌。这个是小家电领域,聪米的空气炸锅还是比较有名的,这个也是时代潮流,比如小熊的小家电就很不错,这块目前还是蓝海,公司有望分一杯羹,不过聪米目前确实还太弱,不过理念是对的,具体如何大家可以去京东聪米旗舰店看下。
二是依靠大树好乘凉。公司开始选择与小米合作,推出小米定制款的热水器,同时能够兼容小米生态系统,同时推出针对华为粉丝的定制款燃气热水器,与巨头合作还是有助于业务拓展的。
三是进军投资领域。公司投资15亿加入前海股权基金,目前投入12亿,持股5.26%,目前增值1.8亿,分红0.7亿,投资2亿加入苏州睿灿,持股3.08%,目前股利2859万。尤其是前海股权基金,持有三叶草1.8%,柔宇科技0.96%,华为入股的纵慧芯光0.87%,选股眼光不错,目前来看还是有很大潜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