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与服务器之间数据的发送和返回的过程当中需要创建一个叫TCP connection的东西;
由于TCP不存在连接的概念,只存在请求和响应,请求和响应都是数据包,它们之间都是经过由TCP创建的一个从客户端发起,服务器接收的类似连接的通道,这个连接可以一直保持,http请求是在这个连接的基础上发送的;
在一个TCP连接上是可以发送多个http请求的,不同的版本这个模式不一样。
在HTTP/1.0中这个TCP连接是在http请求创建的时候同步创建的,http请求发送到服务器端,服务器端响应了之后,这个TCP连接就关闭了;
HTTP/1.1中可以以某种方式声明这个连接一直保持,一个请求传输完之后,另一个请求可以接着传输。这样的好处是:在创建一个TCP连接的过程中需要“三次握手”的消耗,“三次握手”代表有三次网络传输。
如果TCP连接保持,第二个请求发送就没有这“三次握手”的消耗。HTTP/2中同一个TCP连接里还可以并发地传输http请求。
TCP报文格式简介
其中比较重要的字段有:
(1)序号(sequence number):Seq序号,占32位,用来标识从TCP源端向目的端发送的字节流,发起方发送数据时对此进行标记。
(2)确认号(acknowledgement number):Ack序号,占32位,只有ACK标志位为1时,确认序号字段才有效,Ack=Seq 1。
(3)标志位(Flags):共6个,即URG、ACK、PSH、RST、SYN、FIN等。具体含义如下:
URG:紧急指针(urgent pointer)有效。
ACK:确认序号有效。
PSH:接收方应该尽快将这个报文交给应用层。
RST:重置连接。
SYN:发起一个新连接。
FIN:释放一个连接。
需要注意的是:
不要将确认序号Ack与标志位中的ACK搞混了。
确认方Ack=发起方Seq 1,两端配对。
1.”三次握手”的详解
所谓的三次握手即TCP连接的建立。这个连接必须是一方主动打开,另一方被动打开的。
以下为客户端主动发起连接的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