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 2 月,黄章宣布回归,亲自打造「梦想机」。
经过了 2014 年、2015 年的扩张,2016 年的机海战术之后,魅族决定在 2017 年重回魅族,用黄章的方式重新打造旗舰手机。
2017 年 11 月的最后一天,黄章宣布这款「梦想机」的名字叫「15」,将于 2018 年,也就是魅族成立的第 15 个年头上市。
2018 年 4 月 22 日,经过一年多的准备,魅族 15 系列和我们如期而至。
距离黄章主导的上一款产品 MX3 已经过去了 5 年,这一次,黄章「雕刻」出了一款怎样的作品?让我们一起从产品里寻找答案。
不是「全面屏」,胜似「全面屏」
「全面屏」这个词是 2016 年底小米在发布第一代 MIX 的时候提出来的,意思是「正面几乎全是屏幕」,用来形容 MIX 的高屏占比。从去年年中开始,国产全面屏手机开始大量出现,并迅速成为了行业主流。
不过其实直到现在,手机行业也没有一个对「全面屏」的明确定义,目前市场上的全面屏手机通常指的是采用长宽比 18:9 及以上(「刘海屏」的长宽比可以达到 19:9)同时屏占比较高的手机。
如果看屏幕长宽比的话的,魅族 15 系列显然都不能算是全面屏手机,因为 15 系列三款产品用的都是传统的 16:9 比例屏幕。不过如果看屏占比的话,情况就不一样了。
虽说没有使用更长比例的屏幕,不过通过收窄屏幕周围 4 个边的宽度,15 和 15 Plus 的屏占比非常可观。按照「屏占比=屏幕可视区域/机身外轮廓投影面积」来算,魅族 15 的屏占比为 80.5%,而屏幕尺寸更大的 15 Plus 屏占比达到了 81.5%,后者的数据和 iPhone X、Mate 10 Pro、努比亚 Z17S、坚果 Pro 2 等全面屏手机处于一个水准,放在整个全面屏手机市场排到中等靠上的位置。
此外,和努比亚 Z17S 类似,由于 15 和 15 Plus 的左右边框极窄,15 和 15 Plus 拿在手上的感觉会比客观的数据更有冲击力一些。
事实上,如果计算左右边框宽度的话【(手机物理宽度-屏幕显示宽度)/2】,15 和 15 Plus 是目前非曲面屏手机中最窄的,其中 15 的边框宽度只有 1.955 毫米,15 Plus 为 2.09 毫米,比两外两款公认的窄边框手机华为 Mate 10(2.16 毫米)和努比亚 Z17S(2.29 毫米)都要更窄一点。
聊完了「全面屏」,我们再看看屏幕本身。
魅族 15 系列的三款产品屏幕规格都不一样,15 Plus 的对角线尺寸为 5.95 英寸,分辨率为 2560X1440(2K),三星 OLED 面板,15 的对角线尺寸为 5.46 英寸,分辨率为 1920X1080(FHD),同样是三星 OLED 面板,M15 也是 5.46 英寸,1920X1080 分辨率,不过屏幕材质为 LTPS LCD。魅族表示,15 Plus 和 15 的这里两款面板都是找三星独家定制的(从参数看应该的确是定制的)。
显示效果,15 Plus 和 15 的表现都不错,特别是 15 Plus,2K 分辨率和接近 500 的 ppi 让它看上去可以比绝大多数的 OLED 手机更加细腻。
15 和 15 Plus 由于是自发光的 OLED 面板,因此都支持常亮显示(Always On Display,AOD),二者在设置中均提供了类似三星 Galaxy 的自适应、标准、照片、鲜艳模式 4 种演示效果。不过即便是标准模式,魅族也依然倾向于把屏幕色温调得偏冷,好在用户可以在设置中单独调节屏幕色温,我个人倾向于使用自适应显示模式,然后把屏幕色温稍微拉得偏暖一些。
还记得当年 MX2、MX3 的「小白圈」么?
除了屏幕本身,15 和 15 Plus 屏幕上下的「额头」和「下巴」也很有讲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