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记读书法的第一步,就是选购真正想读、应该读的书,也就是之前介绍的五步骤中的“选书”和“购书”。
在具体说明以前,请先想象你平时买书的情形,可能大多是在通勤或上下学途中顺便去趟书店买到的。我想,当时的状况是这样的:喜欢商业书籍的人会去商业书籍区,喜欢小说的人会去文学书籍区浏览。可是你偶然看见新书书架、摊开的畅销书和促销用的海报,被令人目不暇接的书名、广告词和包装所吸引,于是就不知不觉地捧起了书。在确认好目录、前言、后记和作者资料后,你看了一眼价格就走向了收银台。
这样的场面是不是很熟悉呢?
如果一开始就用上购书清单,购书流程会变得完全不一样。购书清单就是格式如下的一张白纸。平时看到不错的书,就可以在这里填写下面三类信息。
①书名
②作者名
③出版社名
以这三个信息为线索,就可以实现“指名购买”了。去书店以后要做的事情很简单:翻开目标书籍,决定要不要买。这就是购书的确认工序。
如果喜爱的书籍并没有多到需要特意记在纸上,可以在笔记本里找出一个明显的位置,比如最后一页,用来列清单。
虽说通过查找书的ISBN码来找书会更精确,但一般来讲只要知道了书名、作者和出版社,就足以找到那本想要的书了。至于后面的备注栏,可以补充一些类似“绝版”“来自……的推荐”或“工作参考资料”的信息。
不管是在浏览报纸和杂志广告时还是在书评、地铁广告、书籍的卷末广告和新书发行的传单里发现了好书,都要随时记录下感兴趣的信息。只要养成这个习惯,就再也不会出现“之前好像发现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可是不记得叫什么名字”的情况了。
那么,为什么要把列清单的过程也作为读书方法的一部分来说明呢?理由之一,就是要培养带着目的去读书的目的意识。
列出读书清单→在书店确认→购买
遵循这样的步骤入手书籍,就不得不意识到自己“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了。通过在清单上书写这一动作,可以确认自己此次读书的目的。比如购买小说或纪实作品时,会考虑是为了享受故事、玩味文章、沉浸在作品的气氛中、了解本书的作家还是为了分析最近一段时间的文学走向;比如购买商业书籍时,则会考虑是为了要以后运用到工作或者兴趣爱好中、方便传授给他人、提高自身涵养还是为了能够立即付诸实践。
像这样带着理由去读书的意识,也会影响阅读速度。如果是上司指示你去读的一本书,那么大致地浏览一下、了解大体内容,只要能回复“我读过了”就足够了。相反,如果一本书可以解决自己一直在烦恼的问题,或是它的主题让自己非常感兴趣,那么就可以多花点时间,踏踏实实地阅读了。
所谓读书的动机或目的性,就好比照片的“焦点”。即使拍摄同样的场景,聚焦于面前的花朵和聚焦于远处的建筑,得到的效果完全不同。读书也一样,抱着不同的目的阅读同一本书,也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