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区别与动物的关键因素有很多,其中一个就是互相交换物品的能力,这种交易的产生促使人们大规模的协助也发展了社会的经济,当我们开始从单一的农民劳动者转变为各种职业工匠并最终发展成为一个大型的行业和市场时,货币的诞生和发展也就随之开始的悄然的变化。
一、货币的作用和诞生
当劳动分工这种模型开始成为社会基础的组织模型时,我们会发现,一个人自己的劳动产物就不能完全满足自身的需求了,至少不能完全满足自身的需求,他必然需要通过和他人交换来获得自己的衣服、食物、住房等一系列他人的产品。因此劳动分工一旦产生,就会使得一个所需求的大部分物品,变成别人的劳动生产物。
在早期社会,一个人通常是用他自己劳动产物的剩余部分去交换别人劳动的剩余部分,这就直接导致了这种交换会受到物品本身的制约。是的因为自己的物品未必是别人的所要交换的物品,别人劳动所要交换的物品自己也未必有,因此需要一种媒介来代替物品,这种媒介就是货币。所以货币的作用是代替一般等价物成为一种固定的等价物,货币只需要具有使用价值而不需要具有真实价值。
二、早期的自然货币和无规则货币
货币在早期社会中是一种固定的等价物,这种等价物只要获得人们普遍的认可就可以,因此其表现的形式一开始是多样的,在早期社会,贝是中国已知最早的货币,商朝以贝作为货币,几乎所有商朝需要交换的物品其价值的表现都于贝有关。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发现贝壳具有局限性,其主要特征为三个方面:
1、无法大量携带。
这会导致贸易和市场无法扩大,当需要大量交易时,人们同样需要携带大量的贝壳,这是极其不便利的。
2、无法统一规格。
自然选择的贝,虽然短暂的充当了货币但其弊端是没有统一的规格,在早期比如一袋食物可以换三个贝,但贝的大小、重量通常都是不一致的,即数量和重量都不一致,而早期的人类通常都会自动的认为小的贝或者质量轻的贝代表的价值小,所以对交易尺度的划分就会产生问题。因此必须要有一种统一尺度的货币来充当媒介,并且它还必须是易于携带和度量的。
3、无法长久的保值
贝壳虽然是一种比较固定的物品,但相比较金属它依然是容易被破坏的,而一旦贝壳被破坏那么其货币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因此,社会早期还有用食盐、粮食等物品来充当货币的,但无一例外都具有上面三种局限性其中的某一种或几种。最后在种种因素的影响下最终金属成为了古代乃统一的货币,黄金、白银、铜钱等货币开始登场。
三、金属货币的演变——自然货币转变为人工制定
虽然金属货币充当交易的媒介物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但是它的演变也是分为两个阶段。
分别是1、统一形状样式和统一度量衡的实行 2、由官方统一发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