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蚯蚓、红虫、白虫等活体虫饵,以钓饵为主,打窝为辅
蚯蚓、红虫、白虫,算是钓鱼人用的比较多,也是比较容易取得的活体昆虫了,这类昆虫都属于腔肠类软体动物,共同特征,就是组织液多,富含蛋白质和氨基酸,而且都是依靠毛细血管进行氧气交换,进水后依然能吸收水中的溶解氧存活,不会马上死亡。
将其挂钩,用来做钓饵,其味型腥臭,活性十足,能对进窝鱼群,做到视觉、味型双重刺诱导,能有效刺激鱼群的摄食*。
当然,虫饵的弊端也很明显,第一是比较恶心,不管是体型较大的蚯蚓,还是体型较少的红虫,处理不好,都容易弄得满手汁液,如果有密集恐惧症,那就更别提了。
第二则是诱聚效果是不分目标的,只要附近有鱼群进窝,不管种类,不管体型大小,都会对钓饵兴趣十足,所以,使用虫饵做钓饵时,很容易招惹小鱼闹窝。
使用这类虫饵做钓时,主要以做钓饵为主,在天气较冷的时节,也会将其和粉饵混合,打窝使用,效果也算十分不错。
第三类、油渣、豆渣等食品加工后的残留物,以打窝为主,做钓饵为辅
酿酒后的酒糟、榨糖后的甘蔗渣、甜菜渣、榨油后的豆渣、油渣,都是属于食品加工之后的固体残留物,很难说这一类的材料,具体对某一种类的鱼,有特殊的效果。
但是,不管是哪一种,都属于天然的食物,味型比常用的素饵要浓郁,但是又不会像商品饵的味型一样,引起鱼群的警惕性,尤其是这类材料,已经被压榨过,进水之后,都会雾化,状态非常自然。
用来打窝,不管是单独使用,还是和其他饵料组合,都有十分不俗的诱聚效果,对钓鱼人来说,最大的缺点就是来源比较少,购买不太方便,价格也不算便宜。
第四类剩饭类,如馒头、米饭,专门钓鲫鱼、草鱼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或者再往前一些,因为资源匮乏,钓鱼爱好者没有更好的饵料来源,用剩饭、剩馒头,滴上十几滴香油,然后揉一下,就能用来钓鱼。
时至今日,用剩饭钓鱼已经很少见了,但是偶然用一下,对进窝的草鱼、鲫鱼,还是有着非常不错的效果。
第五类、新鲜小鱼虾、青蛙、泥鳅等个头略大的活体饵料,主要钓肉食鱼为主
有句老话,叫做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实际上,在野外水域中,这是一种生态链的正常状态,不说鲤鱼这种杂食鱼,就算是草鱼这种以素食为主的鱼,也会在缺乏食物的时候,主动攻击体型小的鱼。
所以,想要钓到体型大的鱼,要么耐心用素饵守钓,要么就用体型较大的活饵,常见的,有泥鳅、虾、小鱼、螺蛳,用的比较少的,有青蛙、幼禽,如小鸭等。
当然,用活体做钓饵,主要是以体型较大的肉食鱼类为主,但是在使用小鱼虾、泥鳅做钓饵时,也有可能钓到大草鱼、大鲤鱼,甚至是个头较大的鲫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