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语手机耐用么,米语手机值不值得购买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30 03:11:18

春暖花开,花香四溢。走进禹州市无梁镇大木厂村,一条条蜿蜒曲折干净平坦的村组公路延伸到农家院落,一处处靓丽别致的农家新居和古朴整洁的老民居掩映在绿树花丛中,一个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特色旅游景点镶嵌在村庄的山间田野,一张张兴高采烈的游客笑脸穿梭在村庄的角角落落......好似一幅新时代的“富春山居图”。

大木厂村位于无梁镇政府西北2公里,距禹州市区25公里,背靠具茨山,面积4.6平方公里,辖10个村民小组,人口955人,属省定深度贫困村。短短三年多时间,大木厂村从昔日的穷山村实现华丽转身,成为全镇引领乡村振兴、脱贫攻坚发展的先进村。2018年,大木厂村先后获得了禹州市“美丽乡村”、“脱贫攻坚”红旗村等光荣称号。

蝶变的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马拉松”跑出乡村振兴路

4月5日-7日,无梁镇大木厂村成功举办了首届“钧都府杯”山地微型越野马拉松全民健身跑暨乡村旅游节活动,550名马拉松爱好者在新修建的山地马拉松赛道上驰骋奔跑。其中不乏有来自广西、江西、浙江、郑州、洛阳、平顶山等省内外专业选手也参加了此次比赛,还吸引了来自禹州市市区及长葛市、郑州市等周边县市的三万多名游客纷至沓来,在这里休闲观光,畅享乡村旅游。

据统计,马拉松赛事和旅游节活动举办以来,大木厂村已接待游客达5万多人,直接带动当地餐饮业、土特产、交通业、零售业等旅游业收入达200多万元,提升了无梁镇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展现了无梁镇乡村振兴发展的成效。

近年来,无梁镇把大木厂村作为“乡村振兴试验区”,先试先为,大胆探索,深度挖掘大木厂村丰富厚重的自然、历史、文化资源潜力元素,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上精准发力,通过山地微型马拉松赛道、“米花油”、“铈兴茶”等一大批乡村振兴工程的项目建设,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了产业的兴旺。2016-2018年,该村累计脱贫68户254人,贫困发生率由27.8%下降至1.2%,2018年11月28日通过许昌市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批准(许脱贫组2018年11号文件)实现整村脱贫。

“乡村游”激发创业潜能

发展生态旅游来助推乡村振兴、富民增收。在无梁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2017年,大木厂村注册成立乡村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发展村主导产业项目,打造了山地微型马拉松7公里越野赛道、60年代知青旧居、黄龙沟景区、禹州市户外活动基地、游客服务中心、乡愁博物馆等一大批旅游开发项目,并于今年4月5日实现正式对外开放、开门迎客。

乡村旅游业的发展,让许多贫困群众从中看到了商机,激发了他们自主创业的潜能,从而参与其中成为从业者。贫困户王青华在自家承包的荒山上创办了一家土鸡养殖场;常年漂泊在外务工农民任根甫利用自家区位优势“回巢创业”开办了一家农家乐;刘书亭、任晓倩夫妇扩大了德龙山庄的菜系菜品和经营规模,用一把勺子炒出了一条致富之路等。王青华等也因此脱贫摘帽,从此迈上了康庄大道的新征程。

“铈兴茶”变成脱贫产业

“党和政府来帮忙,扶贫为我把业创;创业小院来致富,铈兴品牌做宣扬。”清明节期间,产品大卖、销量陡增,还签了几个大单的禹州市铈兴具茨山蒲公英茶加工厂负责人任铈兴,心情愉悦,诗兴大发。

就在两年前,任铈兴还是无梁镇大木厂村的一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整日为咋能摘掉“穷帽儿”而发愁。2018年3月,扶贫干部何思源找到了有些制茶经历的任铈兴,给他说了依托当地丰富的野生蒲公英资源优势和现代健康消费理念,把蒲公英制成野花茶销售致富的帮扶想法。任铈兴也觉得这是一条不错的发展商机,于是,两人一拍即合,后在镇、村干部的积极帮助下,带他到信阳、驻马店等地学习手工炒茶技术、销售技巧和蒲公英规模种植技术;联系工商部门,注册了产品商标,创办了禹州市铈兴具茨山蒲公英茶加工厂。在旅游节上,为了扶持贫困群众的产品推广,组委会在游客服务中心特意布设了土特产展示区,“铈兴茶”、“禹田米语”等产品就位列其中,显得格外醒目,深受游客青睐。截至目前,铈兴茶加工厂已开发出蒲公英茶、车前草茶、金银花茶、野菊花茶等近10个品种,任铈兴也从中盈利10万余元,成功实现了脱贫摘帽。

任铈兴自主创业,变身农村创客,创办的“铈兴茶”创业小院,不但成了自己的脱贫产业,还带动本村贫困户和周边群众共20余户参与蒲公英的采摘、种植、加工而获利增收。

“米花油”促进产业兴旺

“我们家有6亩地,以前种的是玉米、小麦,扣除买化肥和请人犁地的费用,一年下来也不挣钱。去年8月以来,我们家种了3亩谷子、4亩油菜,光谷子一项就挣了5000多元,油菜现在也长势喜人。”从“米花油”产业尝到了甜头的许新霞津津乐道。

找准“穷根”,对症“下药”。过去,大木厂村群众受“山多地少,耕地贫瘠;种养粗放,产业单一;观念守旧,安于现状”等因素束缚、固步自封,一直种植玉米、小麦等传统粮食作物,产量低、经济价值不高。为了给当地百姓谋取更加长远的发展良策,2018年春季,无梁镇组织镇农办、大木厂村两委干部先后到河南省农科院、安阳市农科院、洛阳市伊川县、新密市乱石坡(“贫困村”)等地考察学习“谷米 油菜”种植模式,引进推广了春赏花、夏轧油、秋收谷、冬碾米的“米花油”经济。

为了打响产品品牌,拉长产业链条,无梁镇牵头将产品注册了“禹田米语”商标,进行了精包装,新建了石碾小米加工作坊,形成了集“种植、收购、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提升了产品附加值和产品价值。群众则通过入股土体、在基地务工、土地流转得到了“股金、薪金、租金”。2018年9月份,无梁镇加大推广力度,扩大种植规模,又流转耕地600余亩,由政府出资为农户提供省农科院优质双低油菜种子,先后多次邀请省、市农业部门的专家前来实地培训,配套设施轧油加工厂也正在积极筹建当中,通过油菜种植这一项,预计群众又可以增收1000元以上。贫困户许新霞就是这一政策受益者之一。

“扶贫车间”解决就近就业

走进大木厂村的“扶贫车间”,52岁的王海霞正坐在一堆纱巾前加工浴花。只见她拿起一团白色纱巾,熟练地套在一个装有两根光滑木柱的工具上,把纱巾撑开,再拿一根纱绳上下缠绕几圈儿,一个漂亮的浴花就做成了。“像这样的浴花,我一个小时能做四五百个,七八元钱轻轻松松挣到手了!”王海霞边干边说,脸上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浴花加工这个活儿,按件计酬,时间灵活,没事多干会儿,有事可以走,既不耽误接送学生,又不需要技术,深受村民欢迎。”大木厂村党支部*任振甫说。

2017年9月,无梁镇党委*朱军辉亲自找到了专门生产、出口洗浴用品的长葛市毅龙饰品有限公司进行对接,在原闲置的大木厂村小学校舍基础上进行改造,先后引进了洗浴饰品和服装加工项目,创建了“扶贫车间”,采取来料加工的模式,累计安排农村妇女就业岗位40人,人均月收入1000元以上。

“提升环境”打造美丽乡村

强基础,惠民生,改善人居环境,打造“美丽乡村”,是无梁镇提升大木厂村对外形象整村推进的一又项重点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大木厂村10个村民小组通组公路总长13.2公里;协调电力部门,拉通了动力电;完成了自来水入户工程,饮水安全率达到100%;4G网络全域覆盖,互联网用户97户,创造了微商创业“扶智致富”的条件,其中“铈兴茶”、“禹田米语”产品就是通过电子商务、手机微商等平台,从而拓宽了销路。建造文化体育广场5处,贫困户“六改一增”20 户,危房改造3户,全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186户;申请一事一议资金,建造旅游厕所一座,目前已投入使用。“美丽乡村”建设本着返璞归真、突出本色、不搞大拆大建原则,让这个小山村变得更加有味道,古朴而不残破,干净而不陈规。2018年5月,通过市委农办验收,大木厂村顺利获得了“美丽乡村”称号,今年4月份,该村又刚刚获得了禹州市“美丽乡村红旗村”的提名资格。

“多元产业”筑牢脱贫根基

大木厂村积极与当地实力企业大张过滤有限公司开展合作,用上级拨付的100万元扶贫资金,以村集体名义入股的方式,实现年分红收益10万元;利用村内一处荒山坡建设光伏发电站一座,该项目现已投用并联网发电,预计年收益20万元,目前已到账10万元。

大木厂村拓宽发展渠道,依托乡村旅游、创业小院、扶贫车间、土地流转、资金入股、项目建设等载体,发展多元扶贫经济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使资源变资产,扶贫有载体,增收有产业。通过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扶持培育个体经济,增强扶贫产业的造血输血功能,使该村贫困群众呈现了打工就业“挣薪金”、自主创业“鼓钱包”、土地流转“获租金”、资金入股“分红利”、集体产业“有股金”的“五金聚力”脱贫攻坚的良好格局,实现了村集体增效和富民增收“共赢”的目标。

“党建引领”提供强力支撑

绿水青山绽笑颜,无梁镇大木厂村正一天天演绎着美丽乡村的蝶变,这些变化离不开党建引领,其中凝聚了无梁镇党委的心力和智慧,为大木厂村打赢脱贫攻坚战、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夯基提力。为了将基层党建深度融合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无梁镇成立了以镇党委副*何思源为组长、驻村第一*武新建为副组长、村党支部*、驻村工作队员为成员的大木厂村脱贫责任组,构建起事有人干、责有人担的责任体系。2018年5月,按照时间节点大木厂村顺利完成村“两委”换届工作,实现了支部*、村主任一肩挑,“两委”干部交叉任职。市城管局驻村工作队驻村帮扶,充分发挥帮扶作用,通过对贫困户“点对点”服务、“一对一”救助、“多对一”帮扶,实现了帮扶力量全覆盖。通过帮扶,在全村脱贫的20户贫困户当中,27人有劳动能力的通过政府引导、技能培训、安排就业,9人顺利实现了自主创业,18人因家中有病人或小孩需要照顾而无法外出就业的,则通过扶贫车间、“企帮村”等渠道全部就近就业,目前,大木厂村所有贫困户中具有劳动能力人员就业率达到了100%。

站在新起点,谋划新篇章。“脱贫不是目的,小康才是目标。下一步我们要不断延长大木厂村旅游产业链,要在发展特色旅游带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得更远,要在绿水青山变金山银山方面继续努力。”站在马拉松赛道上,朱军辉对未来信心满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还是那座山,河还是那条河,房子还照样是老房子,可因无梁镇党委的巧花心思,有了画龙点睛之笔,让古朴山村焕发出了别样的美,一个“绿富美”山村正在崛起,大木厂村正在向乡村振兴的新目标奋进。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