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验证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划分三种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30 05:48:46

方法1:L1正则化

在原始的代价函数后面加上一个L1正则化项,即全部权重的绝对值的和, 再乘以(这里不像正 则化项那样, 须要再乘以)。

先计算导数:

上式中表示的符号, 那么权重的更新规则为:

比原始的更新规则多出了这一项。 当为正时,, 则更新后的变小; 当为负时,, 则更新后的变大因 此它的效果就是让往 0 靠, 使网络中的权重尽可能为 0 , 也就相当于减小了网络复杂度, 防止过拟合。

另外, 上面没有提到一个问题, 当为 0 时怎么办? 当等于 0 时,是不可导的。所以我们仅仅能依照原始的末经正则化的方法去更新, 这就相当于去掉这一项, 所以我们能够规定, 这样就把的情况也统一进来了。 (编程时, 令

L2正则化就是在代价函数后面再加上一个正则化项:

前一项代表原始的代价函数, 后面那一项就是L2正则化项。它是这样来的:全部参数的平方和, 除以训练集的样本大小。

就是正则项系数, 权衡正则项与项的比重。另外另一个系数经常会看到, 主要是为了 后面求导的结果方便, 后面那一项求导会产生一个2,与相乘刚好凑整。L2正则化项是怎么避免过 拟合的呢? 我们推导一下看看, 先求导:

能够发现正则化项对的更新没有影响, 可是对于的更新有影响:

在不使用正则化时。求导结果中前系数为 1, 经变化后前面系数为, 由于都是正的。所以小于1, 它的效果是减小, 这也就是权重衰减 (weight decay)的由来。

当然考虑到后面的导数项,终于的值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

另外, 必须提一下, 对于基于mini-batch的随机梯度下降,和更新的公式跟上面给出的有点不 同:

对照上面参数的更新公式。能够发现后面那一项变了, 变成全部导数加和, 乘以再除以是 一个mini-batch中样本的个数。

在此我们仅仅是解释了L2正则化项有让的效果, 可是还没解释为什么“变小”能够防过拟合?

一个所谓“显而易见”的解释就是:更小的权值,从某种意义上说,表示网络的复杂度更低,对数据的拟合刚刚好(这个法则也叫做奥卡姆剃刀),而在实际应用中,也验证了这一点,L2正则化的效果往往好于未经正则化的效果。当然,对于非常多人(包含我)来说,这个解释似乎不那么显而易见,所以这里加入一个略微数学一点的解释(引自知乎):过拟合的时候,拟合函数的系数往往非常大,为什么?过拟合,就是拟合函数须要顾忌每个点。终于形成的拟合函数波动非常大。在某些非常小的区间里,函数值的变化非常剧烈。

这就意味着函数在某些小区间里的导数值(绝对值)非常大,由于自变量值可大可小,所以仅仅有系数足够大,才干保证导数值非常大。而L2正则化是通过约束參数的范数使其不要太大,所以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过拟合情况。

方法3:数据增强(Data augmentation)

在深度学习方法中,海量的训练数据,意味着能够用更深的网络,训练出更好的模型。所以,能够在原始数据上做些改动,得到很多其它的数据,以图片数据集举例,能够做各种变换,如:

方法4:提前终止法(Early stopping)

对模型进行训练的过程即是对模型的参数进行学习更新的过程,这个参数学习的过程往往会用到一些迭代方法,如梯度下降(Gradient descent)学习算法。提前终止法便是一种迭代次数截断的方法来防止过拟合的方法,即在模型对训练数据集迭代收敛之前停止迭代来防止过拟合。

提前终止法的具体做法是,在每一个Epoch结束时(一个Epoch集为对所有的训练数据的一轮遍历)计算验证集的正确率,当正确率不再提高时,就停止训练。这种做法很符合直观感受,因为正确率都不再提高了,在继续训练也是无益的,只会提高训练的时间。

那么该做法的一个重点便是怎样才认为验证集正确率不再提高了呢?并不是说验证集正确率一降下来便认为不再提高了,因为可能经过这个Epoch后,正确率降低了,但是随后的Epoch又让正确率又上去了,所以不能根据一两次的连续降低就判断不再提高。一般的做法是,在训练的过程中,记录到目前为止最好的验证集正确率,当连续10次Epoch(或者更多次)没达到最佳正确率时,则可以认为正确率不再提高了。此时便可以停止迭代了(Early Stopping)。这种策略也称为“No-improvement-in-n”,n即Epoch的次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取。

方法5:丢弃法(Dropout)

L1、L2正则化是通过改动代价函数来实现的,而丢弃法则是通过改动神经网络本身来实现的,它是在训练网络时用的一种技巧(trike),它的流程例如以下:

如何验证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划分三种(5)

假设我们要训练上图这个网络,在训练开始时,我们随机地“删除”一部分的隐层单元,视它们为不存在。

如何验证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划分三种(6)

保持输入输出层不变,如上图所示,依照BP算法更新上图神经网络中的权值(虚线连接的单元不更新,由于它们被“暂时删除”了)。

以上就是一次迭代的过程,在第二次迭代中,也用相同的方法,仅仅只是这次删除的那一部分隐层单元,跟上一次删除掉的肯定是不一样的。我们每一次迭代都是“随机”地去删掉一部分,直至训练结束。

以上就是丢弃法t,它为什么有助于防止过拟合呢?能够简单地这样解释,运用了 丢弃法的训练过程,相当于训练了非常多个仅仅有部分隐层单元的神经网络,每个这种半数网络,都能够给出一个分类结果,这些结果有的是正确的,有的是错误的。随着训练的进行,大部分半数网络都能够给出正确的分类结果。那么少数的错误分类结果就不会对终于结果造成大的影响。

删除神经单元,不工作,通常keep_prob取0.5,在编程时可以利用TensorFlow中 DropoutWrappera函数。在训练过程引入丢弃策略,其Dropout层保留节点比例(keep_prob),每批数据输入时神经网络中的每个单元会以1-keep_prob的概率不工作,防止过拟合。

lstmCell = tf.contrib.rnn.DropoutWrapper(cell=lstmCell, output_keep_prob=0.5)防止欠拟合方法

  1. 添加其他特征项,有时候我们模型出现欠拟合的时候是因为特征项不够导致的,可以添加其他特征项来很好地解决。例如,“组合”、“泛化”、“相关性”三类特征是特征添加的重要手段,无论在什么场景,都可以照葫芦画瓢,总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除上面的特征之外,“上下文特征”、“平台特征”等等,都可以作为特征添加的首选项。
  2. 添加多项式特征,这个在机器学习算法里面用的很普遍,例如将线性模型通过添加二次项或者三次项使模型泛化能力更强。例如上面的图片的例子。
  3. 减少正则化参数,正则化的目的是用来防止过拟合的,但是现在模型出现了欠拟合,则需要减少正则化参数。
数据集划分

因为训练集和验证集是分开的,所以模型在验证集上面的精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模型的泛化能力。在划分验证集的时候,需要注意验证集的分布应该与测试集尽量保持一致,不然模型在验证集上的精度就失去了指导意义。

既然验证集这么重要,那么如何划分本地验证集呢。在一些比赛中,赛题方会给定验证集;如果赛题方没有给定验证集,那么参赛选手就需要从训练集中拆分一部分得到验证集。验证集的划分有如下几种方式:

如何验证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划分三种(7)

这些划分方法是从数据划分方式的角度来讲的,在现有的数据比赛中一般采用留出法和交叉验证法。如果数据量比较大,留出法还是比较合适的。当然任何的验证集划分得到的验证集都是要保证训练集-验证集-测试集的分布一致,所以如果不管划分何种的划分方式都是需要注意的。(这里的分布一般指的是与标签相关的统计分布,如果标签是带有时序信息,则验证集和测试集的时间间隔应该保持一致。)

模型训练和验证训练神经网络的流程

1. 好好检查数据

训练神经网络的第一步是完全不接触任何神经网络代码,而是从彻底检查数据开始。此步骤至关重要。花时间去检查数据是一件比较重要的工作。因为数据中往往可能存在异常值,而且了解它们的分布可以有利于我们找到一个更好的模型。

2. 评估框架并得到一个并不完美的baseline

此阶段的提示和技巧:

3. 过度拟合

找到一个好的模型的方法有两个阶段:首先获得一个足够大的模型以使其可以过度拟合(即专注于训练损失),然后适当地对其进行正则化(放弃一些训练损失以提高验证损失)。

此阶段的一些提示和技巧:

4. 正则化

此阶段的一些提示和技巧:

5. 微调

此阶段的一些提示和技巧:

6. 进一步提高精确率

本节目标是使用Pytorch来完成CNN的训练和验证过程,CNN网络结构。需要完成的逻辑结构如下:

# 将自定义的Dataset封装成一个Batch Size大小的Tensor,用于后面的训练。 # 训练集封装 批量处理数据 train_loader = torch.utils.data.DataLoader( train_dataset, # 数据加载 batch_size=10, # 批处理大小设置 shuffle=True, # 是否进项洗牌操作 num_workers=10, # 是否进行多进程加载数据设置 ) # 验证集封装 val_loader = torch.utils.data.DataLoader( val_dataset, batch_size=10, shuffle=False, num_workers=10, ) model = SVHN_Model1() criterion = nn.CrossEntropyLoss (size_average=False) # 计算交叉熵(交叉熵损失函数 optimizer = torch.optim.Adam(model.parameters()) # Adam优化算法 best_loss = 1000.0 for epoch in range(20): train(train_loader, model, criterion, optimizer, epoch) val_loss = validate(val_loader, model, criterion) # 保存验证集精度 if val_loss < best_loss: best_loss = val_loss torch.save(model.state_dict(), './model.pt') print('Epoch: ', epoch)

# 训练函数 def train(train_loader, model, criterion, optimizer, epoch): # 切换模型为训练模式 model.train() for i, (input, target) in enumerate(train_loader): c0, c1, c2, c3, c4, c5 = model(data[0]) loss = criterion(c0, data[1][:, 0]) \ criterion(c1, data[1][:, 1]) \ criterion(c2, data[1][:, 2]) \ criterion(c3, data[1][:, 3]) \ criterion(c4, data[1][:, 4]) \ criterion(c5, data[1][:, 5]) loss /= 6 optimizer.zero_grad() loss.backward() optimizer.step() # 验证函数 def validate(val_loader, model, criterion): # 切换模型为预测模型 model.eval() val_loss = [] # 不记录模型梯度信息 with torch.no_grad(): for i, (input, target) in enumerate(val_loader): c0, c1, c2, c3, c4, c5 = model(data[0]) loss = criterion(c0, data[1][:, 0]) \ criterion(c1, data[1][:, 1]) \ criterion(c2, data[1][:, 2]) \ criterion(c3, data[1][:, 3]) \ criterion(c4, data[1][:, 4]) \ criterion(c5, data[1][:, 5]) loss /= 6 val_loss.append(loss.item()) return np.mean(val_loss) # 预测函数 def predict(test_loader, model, tta=10): model.eval() test_pred_tta = None # TTA 次数 for _ in range(tta): test_pred = [] with torch.no_grad(): for i, (input, target) in enumerate(test_loader): # if use_cuda: # input = input.cuda() c0, c1, c2, c3, c4, c5 = model(input) output = np.concatenate([ c0.data.numpy(), c1.data.numpy(), c2.data.numpy(), c3.data.numpy(), c4.data.numpy()], axis=1) test_pred.append(output) test_pred = np.vstack(test_pred) if test_pred_tta is None: test_pred_tta = test_pred else: test_pred_tta = test_pred return test_pred_tta模型保存与加载

在Pytorch中模型的保存和加载非常简单,比较常见的做法是保存和加载模型参数:

# 保存模型为文件model.pt torch.save(model_object.state_dict(), 'model.pt') # 读取文件model.pt载入模型 model.load_state_dict(torch.load(' model.pt')) 模型调参

深度学习原理少但实践性非常强,基本上很多的模型的验证只能通过训练来完成。同时深度学习有众多的网络结构和超参数,因此需要反复尝试。训练深度学习模型需要GPU的硬件支持,也需要较多的训练时间,如何有效的训练深度学习模型逐渐成为了一门学问。

深度学习有众多的训练技巧,本节挑选了常见的一些技巧来讲解,并针对本次赛题进行具体分析。与传统的机器学习模型不同,深度学习模型的精度与模型的复杂度、数据量、正则化、数据扩增等因素直接相关。所以当深度学习模型处于不同的阶段(欠拟合、过拟合和完美拟合)的情况下,大家可以知道可以什么角度来继续优化模型。在参加本次比赛的过程中建议大家以如下逻辑完成:

  1. 初步构建简单的CNN模型,不用特别复杂,跑通训练、验证和预测的流程。
  2. 简单CNN模型的损失会比较大,尝试增加模型复杂度,并观察验证集精度。
  3. 在增加模型复杂度的同时增加数据扩增方法,直至验证集精度不变。

如何验证机器学习模型,机器学习模型划分三种(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