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融让梨的故事的感悟,孔融让梨的启示简短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30 06:20:40

[给你小心心]

(2021•柯桥区模拟)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孔融让梨新论

年四岁时,与诸兄共食梨,融辄引小者。大人问其故,答曰:“我小儿,法当取小者。”由是宗族奇之。
−−《后汉书•孔融传》

小柯:他是在表现谦让。
小越:但是孔融这样分也不一定公平啊,兄弟得根据孔融的喜好得到梨子,他们的选择机会被剥夺了,分到最大梨的兄弟可能恰巧不喜欢吃梨呢。他要想表现自己的谦让,给自己拿一个最小的好了,他为什么不给其他兄弟表现谦让的机会呢?
小星:孔融可能是不喜欢吃梨才给自己一个最小的,但不喜欢吃就该直说。反过来,要是他喜欢吃梨,却把大的都给了别人,这也是口是心非。喜欢与不喜欢都该勇于承认才对。
小柯:要是你是孔融会怎么做呢?
小越:把梨放到桌子上,谁吃谁拿好了。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可以讲述经历,可以阐述观点,还可以……
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题目自拟;(2)文体自选,诗歌不少于16行;(3)不少于600字;(4)不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等。

分析:本题考查材料作文。首先要认真审题,认真阅读材料内容,给出的材料细心研究,分析观点,在材料中寻找写作思路,明确作文主题。本作文要先确定你要写的作文的中心论点、主题,再理清思路,简单拟写提纲,落笔。
分析材料,材料中讲的是关于孔融让梨这个故事,不同的人不同的看法。有人觉得这是谦让、是美德。有人从另外的角度去分析这个故事,提出孔融为什么不给其他的兄弟表现谦让机会。还有人认为孔融让梨可能只是他自己喜欢吃小的。从中我们可以总结出:面对同一个问题我们应从多方面去思考,解开思想束缚,才能看到问题的本质。定下观点后,分层来论述即可。注意围绕中心主题展开论述,表达清晰,语言流畅,结尾总结升华。

范文解开思想的束缚
——孔融让梨新论

在中国的传统思想教育来看,孔融让梨,确实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讲究尊老爱幼,是社会的正能量。但,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分析,会产生不同的认识和结论。“孔融让梨”也是如此,我们需要辩证地多角度看问题,全面分析问题,才不至于跌入片面的桎梏。
对于“孔融让梨”这个故事,在传统的认知里,无疑是一个充满正能量的道德模范事例,教育小朋友遵循公序良俗。在孔融存在的那个时代,古人十分重视道德礼教,对小孩子的一言一行的教育也是十分重视。幼时的孔融,自发的作出让梨的行为自然受到高度的评价:懂得谦让、为他人着想。
但从另一角度:孔融将大的梨子留给哥哥,可能是:一、他对梨子并不十分喜爱,以至于不想吃那么多,从而挑选了小的;二、源于对兄长力量的惧怕导致的服从,他害怕哥哥的训斥而主动将大的梨子留给哥哥。
当家长刻意的问一对兄弟,你们想要大的水果还是小的水果时,仿佛下了一个“圈套”。第一次也许有用,但后来这些孩子便懂得了“套路”。因为他们知道“选择小的”会受到表扬或奖励。进而使这一行为变成虚伪的作秀。如此长大的孩子很有可能会圆滑世故。故事的本来意义就变了味儿,教育的目的也成了南辕北辙。
孔融让梨的教育价值有多少,暂且不论,因为在千百年的社会认知里,孔融就是一个榜样。“孔融让梨”的故事本身是没有错的,错的是我们没有结合当下的社会环境和忽视了主动与被动的区别。因此,应该从心灵上培养孩子懂得谦让、懂得为他人着想的个人意识。形成了正确的意识,才拥有了美德,继而自发作出正确的行为。这样,家长再给予肯定!而不是仅仅局限于那一行为。只有如此,才是正面的道德教育,而不是培养虚伪作秀、圆滑世故的“美德”。
有人看问题,只看到了行为的表面现象,就马上去歌颂和赞美它。在迫不及待的赞扬声中,我们是否应该停顿一下,去思考。思考这一行为现象背后的本质是什么?只有了解了这个本质,我们才做到了全面看待问题。

点评:该文章观点鲜明,紧紧围绕“孔融让梨新论”,从不同角度分析这个传统故事的教育意义,突出“新”,突出“解开思维的束缚”。论证条理清晰,有理有据。中心主题明确,思想深刻,读完文章让人茅塞顿开,不失为一篇佳作。

考点:材料作文

选自试卷

孔融让梨的故事的感悟,孔融让梨的启示简短(1)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