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文森特下场,文森特柯里昂结局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30 06:14:53

《至尊无上》剧照

真正看《教父》,还是在北京电影学院读书的时候,当时也只是老师说这片子好,自己内心并没有觉得它有“那么好”。当时电影学院的风气是这样,我们崇拜的还是那几位超级大师的作品,对剧情片类型片则存在一种偏见,或者说是有意地要拉开距离。那些在手法上、观念上给电影本体带来革新的电影才是我们重点关注的。我们崇拜的是侯孝贤在《恋恋风尘》(1986)、《悲情城市》(1989)中固定长镜头的运用,是安哲罗·普洛斯的《雾中风景》《尤利西斯的凝视》《鹳鸟踟蹰》里迷人的场面调度,当然还有塔可夫斯基所有的片子。在这些电影面前,《教父》再怎么比也是等而下之的,它终究像是一部通俗小说。

男孩和男人看《教父》,读解出的东西截然不同

我个人对《教父》的再认识,大概是新千年前后,也是个人生活阅历多了一些之后,突然发现这部电影里对人性的刻画,尤其是对男人该如何立世的观察与呈现,对我自己有着巨大吸引力。一个男孩子和一个男人看《教父》,读解出的东西是截然不同的。我的生活阅历除了亲身经历,更多还是来自影像,这么说吧,在我所有看过的影片中,最富男人魅力的电影就是《教父》。大学毕业后,我也读了马里奥·普佐写的《教父》(1969)原著小说,包括小说的续集《西西里人》(1984),这让我成了一名“教父”故事系列的粉丝。

教父文森特下场,文森特柯里昂结局(9)

《教父》小说1969年首版书影

接下来就是空闲时间,反复看这部“男人圣经”。2018年,我在“新片场学院”专门录了一期《教父》的读解,我把它定义为用一部类型片的方式讲述了一个世界性的故事。它具有严肃小说的水准,对人物的刻画几乎到了“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那么一种凝练的高度,几乎每一个人物,都值得去做很多角度的分析。为什么现在所有美国大片最后的落脚点都在“family”上?这个原则我觉得《教父》贡献甚大,它是夯实这种“家庭观念”最重要的一块基石。当然,它并不带有哲学意味上的“存在与虚无”,它不去探讨那些泛哲学的命题。

《教父》系列也是世界电影史上少数的几个续集水准依旧在线的电影。很多故事你只能看第一部,续集一定是拉垮的。《教父》三部曲,大约九个小时,其实讲了一个完整故事。一般三部曲最容易虚弱的第二部,在《教父》三部曲中完全不存在。

《教父2》(1974)这个双线并进的故事,反而是最强的,也是整个系列的“题眼”,最强烈深刻地呼应了主题:初代“教父”维托·安东里尼在意大利西西里岛是被母亲用命救下来的,他的父亲和哥哥都是因为得罪了当地的黑手党大佬而横死,他孤身一人来到了纽约——美国移民局官员误将维托的故乡“柯里昂”看成姓氏,于是,维托以“维托·柯里昂”之名,正式成为美国人,他需要在一个完全陌生的国度重建自己的家庭。

教父文森特下场,文森特柯里昂结局(10)

《教父》剧照

维托成年后在一家面包店打工,他在当地的意大利语区起初并没有“涉黑”,原本只是想通过诚实劳动经营好自己的家庭,他是相信美国梦的。最后却为生计所迫,维托与好友克雷曼沙、泰西欧组成了一个小团伙,他才逐渐展露出自己的领导才能和那种“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大佬风范。这集中体现在他敢于单枪匹马去见当地的恶霸范伦奇,并第一次说出了那句教父的经典台词,“我会给他个无法拒绝的条件”(I'm going to make him an offer he can't refuse)。

《教父2》是一个双线并进的故事,精美的就像是一件艺术品。二代教父迈克尔那边是上升期,一个又一个清除掉家族的障碍;另一条时间线上,他的父亲维托也在白手起家,一步步向上打拼。两代教父奋斗过程不停地穿插对比,说出了故事的秘密。

教父文森特下场,文森特柯里昂结局(11)

《教父》剧照,二代教父迈克尔的上位

我们从女人说起——在维托一步步成为初代教父的过程中,他的老婆卡梅拉·柯里昂始终没有提出什么疑义,而是全心全意在丈夫身边相夫教子;但迈克尔的女友,也是他第二个太太,此生最在乎的女人凯伊·亚当斯,却成为他一生中最大的敌人。迈克尔可以大*四方,可以用自己的权势和魅力征服任何人,却拿自己这位大学毕业、代表着“美国梦”真善美一面的太太无可奈何。他在她的面前常常失态,声音变得尖利,甚至歇斯底里,却依旧拿她没有法子。而从第一部里迈克尔干掉妹夫,凯伊便开始怀疑自己的丈夫,自此之后两人便离心离德,同床异梦。

教父文森特下场,文森特柯里昂结局(12)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