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就是一辈子的缘分,同学是一生的情缘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30 07:18:03

同学就是一辈子的缘分,同学是一生的情缘(13)

古都家乡甘作为,改革大潮展翅飞。刘武奇奉行了百善孝为先的理念与道德准则,他想到自己是老大,上要赡养老人,下要扶养儿女,两地分居的日子很难做到这些。于是,他就想调回家乡户县工作,在联系了邮电局之后,单位很乐意接收他这个从通信院校毕业的人才。虽然职务暂时无法兑现,他也不在乎职务一事,就这样他如愿调回家乡户县(现西安鄠邑区)邮电局工作。

他先后在户县、周至和高陵县邮电局工作并担任党组副*、副局长、局长等职务。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推进,邮电局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先拆分为邮政与电信,然后又政企分离。他没有选择工资高,福利好的热门电信工作。刘武奇在邮电分营之后,从高陵县邮政局局长升任主管八个县区的西安市邮政区县局局长等职,后又到省集邮协会任副秘书长。他在其位谋其政,身居其职而不傲慢,有其位而不弄权。深受大家的好评!

他为人当政口碑及好,办事稳重,善待群众,尊老爱贤,谦虚低调,是一位能力强、办实事、组织协调能力强的好领导。退休后他被大家推举为同乡联谊会的秘书长,经常组织大家聚会聚餐,增进友谊,共活乡情。我转业到家乡后,也是聚会活动的常客,他与我能够经常见面,胸装彼此,情深意重。同桌缘分,让我们四十五年后仍然相聚古都,退休了还是情同兄弟,这是我今生最欣慰的事情和最快乐的人生之旅!

同学就是一辈子的缘分,同学是一生的情缘(14)

同学就是一辈子的缘分,同学是一生的情缘(15)

军旅芳华献边陲,警营卫民安社会。我从部队要转业到西安工作,也是基于自己是老大,从军二十四年,未能直接给父母行孝,心中总有一股浓浓的乡情。于是,我选择家乡西安作为人生的落脚驿站,但也想到了自己从十九岁当兵,一直在黄河之滨、贺兰山下从军服役。现在四十多岁回归故里,人生地不熟,没有什么人脉关系,地方是否能够有我的一席工作之地?心中有些惆怅与茫然。当时,我与刘武奇见面之后,他向我介绍了家乡的情况,也长谈了对我工作的设想与建议,还提出如若愿意到邮政糸统工作,他会给我提供一些帮助。

他对我的坦诚相待与关心,让我心里暖暖的塌实。在工作分配过程中,西安市实行功绩制打分分配与计划分配相结合的办法,我首轮就打分靠前,被分配到了市公安局工作。并没有找什么关系,也没有请客送礼,进了政府部门工作,当时也算是比较好的单位之一。这让我看到了希望,也增强了在地方工作的信心。有的人问我,工作安置花了多少钱,我说没花钱,人家都不信。我觉得西安在军转干部的安置方面,还是公正透明比较好的。有的人也说你是部队政委转业、又五次立功,应该安排到行政机关工作。刘武奇也为我高兴,我也谢谢他对我的关心帮助!

我们又在同一个城市工作、生活了二十多年,我从公安机关大队长、一级警长、三级警监岗位上退休。日常生活中,我们大小事常来常往,让这段四十五年的同桌情谊,演绎成为亲兄弟一般。这在尘世间、人生的旅途中,犹如一簇簇鲜艳夺目的花朵,成为一道靓丽迷人、回味无穷的风景线……。记得徐志摩在《认识你真好》一诗中写道:“一个人真正的魅力,不是你给对方留下了美好的第一印象;而是对方认识你多年后,仍喜欢和你在一起。也不是你瞬间吸引了对方的目光;而是对方熟悉你以后,依然欣赏你。更不是初次见面后,就有相见恨晚的感觉;而是历尽沧桑后,由衷倾诉说:认识你真好”!这几句诗,不就是我要对好兄弟要表达的心声话语么!

同学就是一辈子的缘分,同学是一生的情缘(16)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