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00年,衡水中学便将他们的奇迹再上了一个台阶——升学率不再是衡水市第一,而是河北省第一。
那段时间,已经有媒体开始将衡水中学报道为一家靠高压管理起家的学校。
然而,衡中的毕业生们早就道出了真相:
“外界把衡中比作‘高考加工厂’,这种说法太简单了。工厂谁不会办?叫几个工人来生产就行了。但教学可没有死的模式,不是24小时不停地学习就能学成高考状元。”
令人诧异的是,衡水中学的学生们每天都能保持8小时以上的睡眠,反倒是日夜无休的老师们,经常平均每日工作在20小时以上。
人们几乎都不知道,衡中最宝贵的资产并不是这批所谓的天才学生,而是全中国最拼命、最团结的教师“敢死队”。
衡中内部流行着一股“海盗精神”:
“海盗就是没有退路,只能抱团前进。如果想当逃兵,一个小船下去,茫茫大海,哪里有生路?”
衡水市教育局教研室陈春芝主任在考察衡中的教研工作后,一语道破了凝聚这批最强教研军团的秘诀——
“衡中善于把师生基因中那种老白*烈性都激发了出来”。
楼道里的横幅
说到这里,新的矛盾又已出现:在我国中学,“教研大拿”单独办班赚外快是教师群体公开的秘密,现在从各培训机构出来的名师,成立工作室、年入千万,并不少见。
但是,这一现象在衡中却几乎不存在,好像没人愿意背弃或脱离衡中这艘大船去“顶风作案”。
原因很简单,衡水中学给了自己的教师无比的尊重、关爱,以及体面的现金收入。
李金池校长深谙经济学之道:让老师为学生着想,靠老师的道德就够了;让老师玩了命地为学生好,那除了多开工资,最好还能在学生成绩和老师奖金间建立直接关系。
实际上,这也是衡中崛起时最精妙、争议也最大的操作——教育产业化、学校企业化。
当学生的分数直接挂钩老师的奖金,老师就能得到与其劳动强度相匹配的报酬。从激励的视角看,这绝对会让老师更加关注学生的分数、为学生着想。
但从公共事业的视角看,这种师生关系会带来怎样的负面作用?这是否逾越了办学校的道德边界?
五. 激励护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信金焕是衡水中学的一位名师,在被评为特级教师的那一年,她立刻收到了北京朝阳区一所知名中学的邀请函,函中的三大承诺掷地有声:解决全家北京户口,提供住房,安排丈夫工作和孩子就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