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压五毒 禄是遒《中国民间信仰》
进入五月,气温升高,雨水充沛,毒虫繁衍孳生,出来害人,因此五月又被称为“毒月”。旧时端午节有“五毒”之说,五毒即五种毒虫,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种毒虫,其实壁虎本来没有毒,也被归入了五毒之列。有的版本将壁虎替换为蜘蛛。有一出京剧《五毒传》,五种毒虫修成了人形,分别是红蟒精、蝎子精、蜈蚣精、蝎虎精、蛤蚂精,为祸世间,后被张天师降服。古人受毒虫之害,故将五毒想象为妖怪。
清宫戏剧画册《五毒传》
驱五毒的方法,以门前插艾草最为常见,孔尚任《节序同风录》载:“带露采艾,插门户及床帐,辟毒虫。”艾草又名艾蒿,是一种香草,人们注意到其药用价值,便在端午这天采来插在门上,还有的更为精细,用艾草扎成人形,还有的扎成虎形,名曰“艾虎”。
也有的地区将艾草晾干点燃,在屋里用烟熏遍墙角旮旯,再撒一遍石灰粉,也可以将毒虫消灭。用艾草、菖蒲等药草沐浴,也可起到防病的功效。此外,还有内服的药剂,在酒中加入雄黄,即雄黄酒,饮了雄黄酒,便可辟邪解毒。在《白蛇传》的故事当中,千年蛇妖也难抵挡雄黄酒的威力,在端午节这一天现出了原形,许仙被活活吓死。可见这种习俗之久远。
饮雄黄酒 清代杨柳青年画
与此同时,古人也相信一些符咒的力量,比如用红纸画出五种毒虫的形状,贴在墙上,在端午这天,用五根针将这个五个毒虫一一扎上,就认为毒物已经被刺死,不能再出来作怪了。这种习俗还带有几分巫术色彩。用五毒形象的印子,蘸了红颜料,盖在糕点之上,据说吃了也能镇压五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