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胚 手法,拉胚教学全集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30 09:40:40

新华社台北12月9日电(记者左为)游客来到台北永康街,多半是为寻觅巷弄中的台湾美食。殊不知,饮茶文化也是这里重要的人文脉搏。

“只要有人类存在,一定需要喝茶。”“陶作坊”创办人林荣国说。在永康商圈,与茶有关的店超过一百家,而以陶制茶器著称的“陶作坊”概念店也在这里。中午刚营业不久,“陶作坊”概念店已迎来几位来自大陆和日本的游客。

林荣国创立以陶艺传递生活美学的“陶作坊”品牌,至今已35年。学习陶艺和工业设计的林荣国,在上大学时接触北欧设计,常常想“为什么我们的生活里没有这些好东西?”临近毕业时,他已经决心要放弃艺术家的道路,去做“影响大众生活的东西”。

虽决定创业,却没有方向,林荣国经历了一段摸索期。“那时候在公馆一带摆路边摊,自己做一些小器物去卖,甚至烟灰缸也做。”摆摊一年多之后,林荣国去一间陶艺教室做老师,偶然遇到一名学生称赞他拉胚手法细致,建议他去做茶具。

“当时有被电到的感觉。”林荣国说,“柴米油盐酱醋茶,茶是生活必需品,有市场。同时,茶文化有深度,有底蕴,就有附加价值。”

虽然是艺术设计出身,但曾经在陶瓷工厂实习的经历,让林荣国更添了一份理性:要走差异化道路,做宜兴和景德镇不能做的东西。

就这样,林荣国开始尝试以台湾本地的土做茶具。白天拉胚,晚上骑摩托做销售,凭着对作品的自信,他大胆将茶具赠予茶馆老板使用。在一段漫长而辛苦的经营后,“陶作坊”渐渐建立了品牌口碑,打开了市场。

对林荣国来说,陶瓷的研发和创新必须和生活结合,观察当代使用者需求与社会脉动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能让白领在办公室喝茶,“陶作坊”设计了同心杯、易泡壶;已经有11代更迭的烧水壶更是成为品茗茶席的象征。“我们一直想要解决大家喝茶的问题。”林荣国说。

“只有生活化,工艺才不会消失。东西会被看到,就会有人想要去传承和改良。”他说。

如今,“陶作坊”在台湾和大陆累积拥有五十多家直营门市。林荣国也依然坚持他“感性结合理性”的道路,一方面,做茶文化的推广,推出“Tea Party”主题巡演等;另一方面,回归“陶作坊”的核心竞争力——陶瓷的研发和创新。

“当年创业艰辛也是因祸得福,在尝试与错误中积累了对陶瓷原物料的大量经验。”林荣国表示,以前玩土、配土的时候,出于艺术创作的好奇心,什么都尝试,“马路上的土带回来,爬山把石头敲碎,都烧出来看一看”。

“陶作坊”的“在地印记”系列,利用北京、上海、杭州西湖等地的泥料配成可以烧制的材料,制作成茶具,打开了茶具结合城市旅游的思路。现在,林荣国更是看到了器之于茶和咖啡的同等重要性,开始进军咖啡器具市场。

“茶和咖啡,都是植物性饮料,喜欢它们的族群可能是同一群人,都比较注重感官的味道。”他说,前阵子去咖啡展,整整4天,每天都很兴奋。“看到咖啡产业的消费者以及产业状况,觉得有一些是茶这个领域可以借鉴的。”

林荣国说,在咖啡器具方面,“陶作坊”会更多地做“利他”,成就其他品牌,以合作互补长短。

他表示,未来和大陆企业也有很多合作机会。“十五六年前,我们在香港和日本市场也做得很好。大陆跟台湾同文同种,又是大市场,我们后来决定把重心转移到大陆,这是一个必然趋势。”

“陶作坊”1998年到杭州参加相关茶叶展会,2005年于大陆设立公司,2010年受邀到上海世博会台湾馆进行茶席表演,期间奉茶72万杯。

“近三五年茶文化在大陆发展很快,我不会感到很惊讶,因为历程我一直都有关注。”林荣国说,他观察到,在互联网的多元生态中,很多企业面临更激烈的竞争,但重要的是不要丧失初心和核心价值。“做品牌、做企业,都要回到真实的自己,做利他、做分享,才能够长久。”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