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每年到了丰收季节,农民们在收割完粮食后,除了要赶紧出售变现之外,就要开始焚烧秸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秸秆在焚烧之后,可以作为肥料,滋养耕地,为来年的庄稼丰收奠定基础。同时,秸秆还可以作为燃料,给农村家庭做饭烧菜。
不过,近年来,我国很多地方颁布新政策,开始禁止农民焚烧秸秆,甚至将一些地区的土灶都给拆除了。其实,各地颁布禁烧秸秆的政策,主要有两方面考虑:一个是农村地区焚烧秸秆,容易引发火灾;另一个是焚烧秸秆会污染周围的环境。
于是,在新的政策之下,农民们只能选择秸秆还田的办法,就是把秸秆打碎之后,再埋入土壤中,让其腐烂成为肥料。不过,由于我国土地面积广阔,不同地区的耕地情况并不一样,而这种秸秆还田的办法,并不完全适用于国内所有的耕地,很多农民反映秸秆还田之后,出现了两种情况:
第一,农作物生长情况并不乐观,一些农作物长势不好,甚至直接就死掉了。对此,农业专家给出的答案是,秸秆虽然被埋入土地,但并没有完全腐烂掉,这就导致土壤缺乏肥料,庄稼自然生长不好。
第二,秸秆在还田之后,把之前的病虫害都带入土壤,在下一年春耕之时,又死灰复燃,导致不少地区农作物的产量下降,如果继续采取秸秆还田的办法,会给我国的农业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
最近,我国东北地区又开始允许农民焚烧秸秆了,但是要在特定的时间之内。这让当地农民不解,难道禁止焚烧秸秆的政策要发生“反转”了?其实,有些地方秸秆还田的办法行不通,而在找到新办法之前,当地相关部门也只好放松对焚烧秸秆的管控。
除了东北地区之外,其他地方也表示,不能随意焚烧秸秆,也要在特定的时间之内。显然,各地对焚烧秸秆的管控力度也在逐步放松。至少在没有找到替代方案之前,也只能让农民在指定的时间内焚烧秸秆。
实际上,我国的农民焚烧秸秆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了,焚烧秸秆对于环境的影响要比汽车尾气排放要轻得多,而且焚烧秸秆也是有季节性的,并不是要经常去焚烧。其实,秸秆的用途有很多,秸秆可以通过相关企业回收之后,通过加工转化成肥料。
此外,秸秆还可以加工成猪牛羊的饲料,发展前景也很广阔。更值得一提的是,秸秆还能被造纸厂利用加工成纸张。所以,广大农村地区的秸秆如果被好好利用,还是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的,届时农民也就不用再焚烧秸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