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的方式对了,才能快速、结实地长个儿
想要让孩子健康地成长,达到理想身高,父母还有一项重要的任务,那就是陪孩子运动。大量的研究证实,有运动习惯的孩子身高比不运动的孩子普遍要高2-3厘米。
首先,运动可以帮助孩子调节情绪。我们体内有一种激素叫“内啡肽(endorphin),它是一种由脑下垂体和丘脑下部所分泌的氨基化合物,能够给人带来一种愉悦的感觉,还能帮助人缓解压力,而运动可以帮助人体分泌更多的内啡肽。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运动完之后,虽然身体上很疲惫,但是心理上往往会感觉很愉悦、很快乐。孩子运动之后,体内的内啡肽会提高,情绪会更加积极,而积极的情绪本身就能促进生长发育。
其次,运动之后,孩子因为比较疲惫,睡眠质量就会有明显的提高,而我们说过,生长激素的分泌峰值,就是在睡眠的时候,好的睡眠会促进人体分泌更多的生长激素。孩子睡得越好,个子自然会越高。
我见过很多类似的例子:父母带着孩子来就诊,在给孩子进行检查之后,我多半不会给他开药,而是帮助他调整饮食结构,并且给他制订运动计划。
一般来说,孩子按照我给的医嘱,有规律地进行运动,不出3个月,他的身体就会变得比原来更好。半年或者一年之后,我们测量身高,多半会发现,孩子的生长速度也比以前快了。
另外,适当的运动还对骨骼生长有帮助,能够促进体内血液循环,增加骨的血液供应,让骨骼得到更多的养料。这样一来,骨骼就能快速地增长,骨骼的质量也会变得更好。比如,骨骼的横径增宽,骨髓腔增大,骨的重量增加,骨皮质增厚,骨密度增加。总体上来讲,运动会让我们的骨头生长加速,而且越长越结实。
事实上,很多家长都会陷入一个很大的误区:只追求长个儿,长得越快越好。
所以我想提醒大家,在孩子快速长个儿的时期,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每年长了多少,还要关注孩子的骨骼质量。
比如,有的孩子一年能长8-10厘米,甚至有的一年长15厘米。这个时候,父母往往会特别高兴。但事实上,除了关注长个儿的速度,我们还应该注意,孩子的骨骼是不是结实。因为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老年人常见的骨质疏松的问题,往往是孩童时期种下的因——小时候骨骼质量跟不上,长大以后极大可能会出现骨质疏松。
在孩子的骨骼快速成长的过程中,骨密度会迅速上升,到35岁左右达到一个峰值,过了这个峰值,骨密度就不可能再上升了,只会逐渐以每年0.5%-1%的速度下降。那么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让这个峰值更高。
举个例子,我们把人体的骨密度的变化过程比作一座山峰。如果某个人在35岁的时候达到骨密度的峰值,而他的峰值达到珠穆朗玛峰那么高,那么即使之后每年以0.5%~1%的速度下降,到80岁时,也降不到海拔3000米的高度。这个骨密度我们认为是合格的。
如果他的骨峰值只到了海拔3000米高度,那么他出现骨质疏松的风险明显高于其他人。
所以,家长不要只关注孩子长高了多少,还要帮助孩子的骨量、骨密度得到尽可能的生长,才能避免将来得骨质疏松。而最好的办法,就是正确地补钙和维生素D,并且适当地运动,促进骨骼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