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 1.0时代的互联网平台及内容特征
信息经济时代:内容传播具有单向性,以平台创造、平台所有为主要特征
Web 1.0这一概念直到1999年伴随Web 2.0术语的诞生才出现,指万维网发展的最早期阶段。最初的万维网为信息共享和交换而设计,这一时期,大多数网站为静态HTML页面形态,由Web管理员托管和维护,数据则统一托管在集中式服务器上。到1990年代末期至2000年初期,交互功能的出现为浏览器带来更多可实现的变化,同时伴随着服务器的升级、互联网连接速度的提升,互联网开始向Web 2.0阶段过渡。
Web 1.0时代的内容创作工具及服务
早期数字内容创作门槛高,创作者规模小,以专业人群为主
在互联网大规模普及之前,PC端的数字创意工具已经在一些专业领域广泛应用,如新闻媒体和电影电视行业中的摄影、摄像在PC端的数字化处理,工业领域的3D建模应用等,但整体而言产品专业性强,使用门槛高,用户类型较为局限,因此用户规模也相对较小。
在这一时期,大量借助图像处理、音视频处理和3D工具生产的内容尚未接入互联网,创作工具及服务对于互联网内容发展的推动作用相对有限,原因主要为:1)互联网技术局限性,尚难以支持动态、大体量的内容;2)互联网普及率较低,因此在使用工具进行数字内容创作的为数不多的用户群体中,会使用互联网上传、编辑和管理内容的用户则更少。
大众图文类内容创作工具发展
图文创作工具生态化发展,为用户提供更加轻松便捷的创作体验
聚焦Web 1.0时代最主要的内容形式,早期创作者通常在PC端使用如微软、WPS等文字编辑工具进行文稿编辑创作,后提交上传给网站管理员或自行发布。伴随着互联网平台逐渐向大众开放创作和发布权限,网站通常向用户提供可实时编辑、保存的内置文本编辑器,并伴随技术升级,亦可加入各类图片、音乐、视频、链接等。
另一方面,随着用户创作需求的增长,用户已不单单满足于工具的使用,同时对文档、PPT、海报的模板和创意素材资源及其他相关服务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催生出一批提供相关专业服务的平台。更有头部企业凭借技术实力及资源优势,围绕用户内容创作推出核心创作工具之外的辅助产品和服务,提升用户创作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