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心血管疾病
心衰、心梗、中风等心血管疾病同样也会影响到心脏的射血功能,导致血液循环变差,进而引发脑供血不足。
4、颈椎疾病
部分颈椎疾病,例如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等,有可能会压迫到给脑部供血的血管,导致血管变窄,血流量减少,进而引发脑供血不足。
5、血管狭窄、血流缓慢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原因,会造成血液变得粘稠,进而使得与脑供血相关的血管出现管腔狭窄、血流速度变慢等情况,都容易引发脑供血不足。
脑供血不足若不及时治疗,很可能引起脑梗死,甚至痴呆。
目前,脑供血不足的治疗方法主要有4种。
一是去除危险因素,例如禁止饮酒过量、戒烟和治疗高血压等;
二是使用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药物,阻止血小板凝聚成块并加快血液循环,从而改善脑部血液供应;
三是使用华法林等抗凝血药,促进血液通畅,增加脑部的血液供应,从而减少发生脑供血不足;
四是手术治疗,例如采用颈动脉支架成形术或者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严重狭窄,进而改善脑供血不足。
不想发生脑梗或痴呆,日常做好这4件事很关键:
1、调整饮食
日常饮食要注意营养均衡,食物以粗粮、蔬菜、水果、豆类、豆制品和植物油为主,可适量食用牛奶、瘦肉等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每餐要减少摄入糖、盐和油,特别是动物油。
2、养成健康生活方式
不良的生活习惯会引发高血压、高血脂和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还会加速心脏功能恶化,进而引发脑供血不足。
因此,日常要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远离烟酒、睡眠充足、不要过于劳累、保持情绪稳定,都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和脑供血不足。
3、积极治疗原发病
出现脑供血不足的患者往往会有心血管疾病等原发病。
积极治疗这些原发病,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时、按剂量地服药,并各种治疗和干预措施,这样不仅能控制好原发病病情,也能改善脑供血不足的情况。
4、定期锻炼
养成定期锻炼的好习惯,每周至少3次、每次30分钟以上,建议可选快走、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以中等强度为宜,即感觉心跳稍稍加快但仍能轻松说话。
需要注意的是,运动时要量力而为,等身体适应后再慢慢增加强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