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芬给客人的BJD上妆成果。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即便如此,到芬芬这里送妆的娃娘依旧络绎不绝。“每天至少有两三个,多的有十几个,但这种事也急不得,都需要排单。”说着,芬芬指了指旁边一堆占据了店面铺近三分之一面积的快递箱,“光寄过来的这些都排到7月末了。”
芬芬店铺中等待上妆的娃娃们。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难以“破圈”的小众文化
“身边的确有朋友不理解,甚至会觉得有些恐怖。”谈及身边人对BJD娃娃的态度,沫沫说道。
在不少圈外人看来,BJD娃娃确实精致,但多少透露着一丝诡异,很难get到它们的萌点。实际上这来源于恐怖电影中由来已久的洋娃娃恐吓,很多人在面对人形娃娃时,会天然地不自在,这种不自在叫做“人偶恐惧症”,又称恐怖谷效应。
为了避免外人猎奇的眼光,大多数BJD玩家都会选择“圈地自萌”,“这种不理解可能也是导致BJD一直比较小众的原因之一。”沫沫向时代财经分析道。
曾有学者通过调查问卷进行估算:2017年,全国范围内各类BJD娃娃的消费数量大概在百万上下,玩家数量约为25万左右。据时代财经了解,目前,国内BJD娃娃贴吧关注人数显示已有近40万爱好者。
在Tevin看来,BJD娃娃始终难以破圈的最重要原因在于其高成本、高耗时,无法批量生产的特点。“BJD本身就属于一种比较高成本的存在,它的工艺十分繁琐,因此成品率较低,无法大批量的生产,这就会使得它的价格很高,所以能接受的人自然就会少。”
事实上,以玩具来定义BJD似乎已经不太准确。
在二手交易平台,转收娃娃、娃物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而一些限量款娃娃和娃物被炒高价的情况也并不少见。在娃圈,最有保值甚至增值效果的娃娃非日本老牌娃社Volks莫属。目前Volks出品的许多BJD娃娃都是限量限时发售,即“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
Volks的蔷薇少女,限量版
“一是娃社自身的BJD文化底蕴,二是娃娃的不可复制性,以及这种‘可遇不可求’的机遇性,满足了这三点,娃娃就会有收藏价值了。”Tevin解释道。
然而在谈及将来BJD是否能够获得更大的市场时,芬芬和Tevin给出了相同的观点:“很难,目前国内还没有哪家公司能单独依靠BJD产业完成上市。”
此前,由国内知名动漫人、人形师黄山创立的御座文化于2018年曾获得同创伟业3000万元A轮融资。旗下BJD品牌“Ringdoll”和“RubyNan”年度销售额近一千万元,净利润占比1/3。
然而即使如此,御座文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希望从BJD扩展到更多IP衍生品品类,包括扭蛋、抱枕类的软周边、服装饰品。
在芬芬和Tevin看来,BJD娃娃与手办、盲盒不同,体现在BJD娃娃身上更多的是艺术的沉淀。“它可能会处于一个比较稳定而缓慢的破圈状态,但这个过程可能会缓慢到短时间内比较难看到变化,并不会迎来像盲盒那样的爆发。”
策划/统筹:王丽丽、王薇薇
采写执行:曾潇、武佩璇、于小娟、幸雯雯、张银慧
本专题其他内容请猛戳以下链接:
电竞之“神”UZI退役 资本在等待下一个出圈者
让小姐姐们欲罢不能的“*三姐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