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波
二零零九年二月十七日,北国的哈尔滨,寒风凛冽。
天刚蒙蒙亮,李华怕惊醒熟睡中的妻子,慢慢挪开身子下了床,披着睡衣悄悄离开了卧室,来到了书房屋里。他拉开抽屉,拿出一张黑白老照片,照片上是一位满脸稚气,身穿绿色军装,面带微笑的小战士。李华把照片举在眼前,久久凝望着照片中的小战士,自言自语地说:“顺子,今天是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三十周年。三十年了,大哥我想你啊,我的好兄弟!”说着,他便低声哽咽起来。未了,他擦去脸上的泪水,又对照片中的小战士说:“顺子,你母亲她身体挺好的,你不用惦念着。放心吧,你的战友和你家乡的政府,一直都关心着她老人家。我和崔凯、小刘都约好了,今天到烈士陵园为你祭奠。”
顺子的家乡在四季如春的云南西双版纳。当天早晨,像往年一样,李华带着早已准备好的礼物,登上了南航飞往那里的班机。
飞机上升到万米高空,李华两眼透过机窗外,飞机底下云海茫茫。这时,飞机客舱播放了一首耳熟能详的歌曲《血染的风采》。李华颇感惊喜,就问空姐:“今天为什么放这首歌?”空姐回答说:“机长说,今天是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三十周年,他特意点的。我们机长是从部队转业回来的。”李华显得十分激动,三十年了,人们在平静的生活中,随着时间的推移,似乎淡忘了那场战争。今天在飞机上,能听到这首当年震撼亿万人心的歌曲,让李华着实很兴奋。此时,他随着歌曲的节奏,嘴中也跟着哼唱起来:“……如果是这样,你不要悲哀,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唱着唱着,歌声把他带到了当年那个血雨腥风的日子里,那一幕幕残酷的战争场面,又呈现在他的眼前……
一九七五年美越战争结束后,中苏支持的北越政权借机收复了南越,统一了越南。越南黎笋集团自认为打败了美国,狭隘的民族野心极剧膨胀,竟背弃中越多年结成的友谊,投靠苏联,妄想称霸东南亚,充当苏联牵制中国的马前卒。此后,越南开始挑衅中国,*我边民,占我领土,驱我华侨,激起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愤慨。为维护祖国尊严和民族利益,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七日拂晓,集结在中越边境上的我中国人民解放军以九个军的兵力,从广西、云南两个方向,对越南六个省发起进攻。在中越两国延绵五百公里的边界上,我军万炮齐发,发动了对越自卫反击战。
李华所在的坦克团配属某步兵师,从云南河口县出发,在红河右岸地区通过我军临时架设的浮桥,渡过红河,协同步兵向越南黄连山省会老街方向攻击中前进。李华当时任坦克团一连二排长,他指挥自己排的三辆坦克沿着崎岖不平的山间公路,掩护步兵行进。道的两侧是黄连山山脉,山势险峻,人烟稀少。越军躲在两侧山上的密林中或山洞里,不时向我军开枪射击。李华命令三辆坦克车的一炮手,注意搜索敌人火力点,发现目标迅速用并列机枪将其打掉。李华坦克车上的一炮手张小顺,今天刚好二十岁,是个傣族小伙儿,他中等身材,圆圆的脸蛋,一双大而亮的眼睛,透着稚嫩。别瞧他年纪小,头脑却十分机敏,大伙儿习惯叫他“顺子”。顺子坦克炮打的准子呢,是团里的优秀射手。战前,当他从电视里看到越南军人*我边民,袭我村庄,还不时向我方居民区发射炮弹,造成我方大量人员伤亡和巨额财产损失,野蛮驱赶我华侨画面时,义愤填膺,全连他第一个写下请战书,交给连党支部,恳切要求参战*敌。他所乘的坦克进攻到越南境内后,他用潜望镜全神贯注搜索两侧山上的越军火力点,发现目标后,手疾眼快,用并列机枪一连干掉了十几个越军狙击手。李华高兴的连连叫喊:“打得好!打得好!”
当李华的坦克开进到距黄连山西侧山麓一公里处时,突然间,只听坦克“咣当”一声,摇晃了几下停住不动了。李华命令驾驶员崔凯下车查看。崔凯查看后报告说:“报告排长,履带被越军反坦克地雷炸断了”。李华立刻用电台报告了团前指,请求救援。15分钟后坦克抢修人员乘坐牵引车赶到了现场,不到20分钟就将履带接上了。这时李华与他排的另外两辆坦克拉开了近2公里的距离。他命令驾驶员加速前进,追赶前面的两辆坦克。行进途中,一位步兵指挥员带着两名战士拦住了他的坦克。李华打开指挥舱盖,探出头来欲问个究竟。只见这位步兵指挥员满头大汗,气喘吁吁的跑到坦克前,焦急的对李华说:“我是师突击营教导员,我营是师攻取老街的先遣队,师前指命令我营通过黄连山,迂回穿插到老街侧翼,协同师主力包抄攻占老街。可是我营在黄连山西侧山谷遇到了越军疯狂阻击,部队无法前进。我现在命令你用坦克火炮击毁越军火力点。”李华丝毫没有犹豫,大声回答道:“是,教导员,坚决执行命令!”
李华的坦克在步兵的引导下开到了黄连山西侧山谷脚下,李华透过潜望镜观察到黄连山谷峰高耸入云,山间均为羊肠小道。越军在山脊上构筑了三个钢筋水泥碉堡,居高临下,向我步兵射击,封锁住了我突击营的行进道路。
李华在观察地形时又发现,黄连山谷峰向右延伸,我坦克若隐蔽在山坳一巨石的拐角处恰好是敌方射击的死角,越军枪炮打不着我坦克,我坦克炮塔右转180°,越军火力点将全部暴露在我坦克火炮的射程范围内。李华迅速下车,指挥驾驶员将坦克开到巨石的拐角处隐蔽起来,又组织大家用树枝绿叶把坦克伪装了一番。此时,越军依托坚固的钢筋水泥工事或分散躲在山洞内,继续向我步兵射击。当李华看到担架队从山上抬下十几名我军牺牲战士的遗体时,他愤怒了,命令一炮手顺子:“前方山腰有一越军碉堡,正向我军射击,距离四千米,表尺定位。”顺子立即回答:“排长明白,我已瞄准目标,表尺定位四千米。”李华又命令装弹手小刘:“装弹手装弹。”小刘迅速将炮弹推进炮膛并报告:“装弹完毕。”李华一声怒吼:“发射!”顺子按动火炮发射按钮,只见越军碉堡立刻冒起一股黑烟,水泥碎块四处飞扬。全车四人高兴的齐声呼喊:“打中了!打中了!”李华兴奋地拍着顺子肩膀表扬他说:“顺子,好样的,你小子平时没白练。”此时,越军发现了李华的坦克,子弹、炮弹雨点般得向坦克打来。因我坦克处在敌方射击的死角,无法伤及到坦克车体。
越军从碉堡里探出炮口,向我坦克不时发射反坦克炮弹,炸的巨石碎块四溢,震得坦克车内李华他们的耳朵嗡嗡直响。
在李华的指挥下,顺子准确瞄准越军碉堡,果断击发,又将最后两个越军碉堡炸开了花。与此同时,顺子从潜望镜中发现,有个越军士兵肩扛着四零反坦克火箭筒,悄悄下山,在向我坦克的侧翼靠近。顺子立即用瞄准镜将其锁定。当越军士兵距离我坦克四百米时,顺子按动并列机枪按钮,一个点射将他击毙。李华笑着对顺子说:“你小子又立功了。”顺子朝李华做了个鬼脸,说:“这算啥,小菜一碟。”这时,狡猾的越军撤到山洞里打冷枪,向我山下的步兵射击。李华看准几个山洞里的越军火力点后,命令顺子:“把洞口炸塌了,将这帮越南鬼子统统堵死在里面。”顺子又连续发射了八发炮弹,基本上损毁了越军在山洞里的火力点。我步兵突击营迅速冲到山脊,对洞内负隅顽抗的越军,用火焰喷射器将其歼灭。步兵突击营营长高兴地用同步话机对李华说:“你们的火炮打的真准啊,我要为你们请功。我营将继续向老街方向奔袭,请你协助我留守人员清理一下战场。”“是,营长!我马上执行!”顺子听到了,高兴地跳出坦克,在坦克车的甲板上,跳起了欢快的傣族舞。李华拿起装弹手小刘的冲锋枪,把自己的五四手枪甩给了他,对大家说:“崔凯,小刘,你俩简单检查、保养一下发动机和火炮,我和顺子上山看一下,瞧瞧那帮越军王八蛋。”李华又转身对顺子说:“把你手枪带上,跟我上山。”
李华带着顺子上山来到了越军阵地。战斗已经结束,我军十几名干部战士正在打扫战场,搜索残敌。李华和顺子两人看着躺在地上横七竖八的越军尸体,几乎同时惊讶地叫道:“怎么都是女兵啊!”一位步兵干部走过来告诉他俩:“这是越军的一个女子步兵连,她们都参加过美越战争,作战勇猛顽强,经验丰富,越南是全民皆兵嘛。”李华心想,越军女兵作战如此凶悍,不愧是经受过美越战争的锻炼。
在越军阵地上,堆放着十几袋大米和东倒西歪的弹药箱。米袋和弹药箱表面,都标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字样。散落的冲锋枪、双管机枪、子弹和炮弹都是中国援助的。李华气愤的骂道:“黎笋这帮忘恩负义的混蛋。”李华和顺子向不远处的一个山洞口走去。洞口显得阴森森的,堆放着一袋袋沙包。两人走近沙袋处,见一年纪轻轻的越军女兵满脸血迹的倚在沙袋上,她的右腿被炸没了,李华扭过脸,不愿看下去,心想,她如果不参加这场战争,就不会在花季般时死去。突然,哒哒……不知从何处射来一排子弹,从他俩身边嗖嗖穿过。李华赶紧按倒顺子大喊:“卧倒”。俩人匍匐运动到沙袋后面,李华举起望远镜,顺着枪响和子弹射出的方向仔细观察,发现距他们150米处右侧的山林里,一个越军狙击手躲在一块岩石后面用冲锋枪向他俩的方位射击。李华命令顺子:“你迅速从他的侧翼迂回包抄过去,我在这里吸引住他的注意力,你一定要小心”。顺子马上回答道:“是排长。”说着,他顺手从地下拎起一支越军丢弃的冲锋枪,一个翻滚钻进密林中。顺子借着树枝茂叶的遮拦迂回到越军狙击手的身后,悄悄的向他靠近。在他接近这个越军狙击手10米左右,举枪准备向他射击的时候,他忽然一想何不将他活捉呢,那多漂亮,顺子决定擒下他。于是他腾的一声,冲到越军狙击手身后2米处。举枪对着他大喊:“不许动,举起手来,缴枪不*,我军优待俘虏”。越军狙击手被他狮吼般的喊声吓得惊慌失措,立即放下手中的冲锋枪,战战兢兢举起了双手。顺子心想,看来他多少听懂点中国话。顺子命令他:“转过身来”。当这个越军狙击手转过身来面朝他时,顺子顿时心里一惊。原来他是个越军女兵,尽管她把头发卷起来,用军帽遮盖住,仍无法遮去其女人的模样。
此时,越军女兵举着双手站在原地,浑身不住的颤抖着,惊恐万分的望着眼前这位威武的中国军人。顺子瞧她也就二十左右岁的年龄,心想,年纪轻轻出来打什么仗呢,打枪弄炮是女人玩的吗。转眼又想,她拿起武器打我们,就是我们的敌人。顺子命令这个越军女兵:“跟我走”,这时越军女兵开始慢慢移动脚步,表情显得十分痛苦,没走几步便停住不走了,嘴里朝顺子叽里咕噜讲些听不懂的越南话。顺子听不明白她讲的什么意思。紧接着,她就蹲在地上,双手捂住肚子“哎吆哎吆”地疼叫起来。顺子怀疑她装肚子疼,跟他耍花招,赖着不走。转念又一想,她一个女的能有什么能耐,还能糊弄过我一个堂堂男子汉。瞧她难受的样子,或许是真的肚子犯病了,她现在是个女俘虏,对俘虏要讲人道,况且她还是个女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中严明规定:不许虐待俘虏。他哪里知道,蹲在地上这个越南女兵是一个头脑机智,训练有素的职业军人。心地善良的顺子,此时放松了警惕,他把枪挎上肩,来到她身边,弯下腰想搀扶她走。谁知,这个越军女兵,突然间站起身来,朝顺子一个扫堂腿,把他撂倒在地,顺手从腰间掏出她暗藏的手枪,欲朝顺子射击,顺子反应极快,下意识的朝身边的雨裂沟滚去,顺手抱住一颗大树,越军女兵射来的子弹只打中了他的右小腿。顺子端起冲锋枪向她还击,狡猾的越军女兵没有恋战,转身向密林中跑去。顺子看准她的背影,一个点射打过去,击中了她的左肩部,她跑不动了,扶着树干踉踉跄跄朝深山里走去。顺子拖着受伤的右腿,一步一晃的去追赶逃跑的越军女兵,身后的草地上留下了斑斑血迹。越军女兵伤的不轻,不大功夫她就走不动了,便躲在一颗大树后面朝顺子射击,顺子则躲在林中一块山石后面,二人相距不足三十米,互相对射了几枪后,谁都没有击中对方。这时候,顺子心机一动,计上心来,他将冲锋枪枪口对着她的方向露出半个枪体,又将自己军帽摘下,放在枪把上,露出半个帽檐,掏出自身携带的五四手枪,转身藏进树旁的灌木丛里,越军女兵上当了,她探出头来,正要举枪向军帽射击,说时迟,那时快,顺子对准她“叭叭”两枪射去,只见她应声倒下。此时,顺子已经精疲力竭,右腿裤子早已被鲜血染透了,他忍着伤痛,一瘸一拐的走到越军女兵尸体旁,子弹击中了她的头部,脑浆都溢了出来。她的上衣兜开着口,露出个证件模样的东西,顺子伸手抽出看了看,是个证件,证件上有这个越军女兵的本人照片,喝,一杠一星是个少尉。顺子心想,干掉个少尉军官也不赖乎,顺子哪里知道,这个时候在他身后不远的灌木丛里,一个越军狙击手已经将半自动步枪的枪口瞄准了他,与此同时,李华带着三个步兵战士,朝顺子这边跑了过来,顺子看到排长过来了,高兴的大声呼喊:“排长!”“顺子!”李华也朝他喊着,也就在这时,那个藏在灌木丛里的越军狙击手扣动了扳机,子弹射中了顺子,顺子身体晃了晃仰面倒下了。三个步兵战士立即追赶逃跑的越军狙击手,将他包抄击毙。李华抱着顺子大声呼叫着:“顺子!顺子!”子弹击中了他的后胸又穿过前胸,鲜血喷涌而出。顺子此时面色煞白,嘴中断断续续的说:“排长……我恐怕不行了……不能与战友们一起打越南鬼子了……”李华将顺子搂在怀里,心如刀绞,不住的安慰他:“不会的,顺子,绝对不会的!”顺子摇摇头,留下最后一句话:“麻烦您看看我的母亲。”说完,他便闭上了双眼。李华哭喊着:“顺子,顺子,我的好兄弟!”凄哀的呼声久久的回荡在黄连山的峰峦峡谷中。
张小顺牺牲了,那年他刚满二十岁,这位傣族小战士将他年轻的鲜血洒在了黄连山上。
……
中午时,李华乘坐的班机降落在云南西双版纳机场。李华匆匆走出机场大厅,乘长途汽车。一小时后来到了顺子的家乡--井子坡村。这是一个被群山环抱中的近千户的傣族大村落。
李华刚下汽车,早已在此等候的崔凯和小刘便迎了上来。“老排长。”“崔凯,小刘。”三个人顿时相互拥抱在一起。三十年前他们还是二十多岁生龙活虎的小伙子,如今都已年过五旬,岁月赶走了他们的青春。
他们一同来到顺子家。顺子母亲虽已年过八十,但耳不聋,眼不花,走起路来不摇不晃,就是背有点驼,满脸的皱纹和老人斑,记录了岁月的沧桑。顺子十岁时,他爹就病故了,是母亲一把屎一把尿的把他拉扯大。老人性情爽朗,胸怀敞亮,她对李华他们说:“顺儿是为国家牺牲的,值!这些年有政府的关心照顾,你们年年来看我,又是送钱,又是买东西,我生活的挺好的,我替顺儿谢谢你们了。”
下午,李华他们搀扶着顺子母亲来到了位于井子坡村西头的烈士陵园,这是县政府为当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牺牲的傣族烈士而建的。井子坡村当年牺牲了二十四名傣族青年。
他们缓缓走到顺子墓前,墓碑正面刻有醒目碑文“革命烈士张小顺之墓”。墓碑后面也有刻文“张小顺,男,1959年1月5日生,1976年12月参军,中共党员,坦克三级射手,1979年2月17日参加了我军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在黄连山一战中,担任坦克一炮手的张小顺在战友的配合下摧毁敌方三个水泥工事和若干个火力点。在清理战场追击逃敌时,不幸壮烈牺牲。被解放军总政治部和国家民政部授予革命烈士称号。昆明军区追记他二等功臣。”
李华他们将鲜花放在顺子的墓前,摆上贡品,撒上祭酒。顺子母亲双手轻轻抚摸着墓碑,就像当年抚摸儿子的脸一样。儿子的墓地她不知来了多少回,斗转星移,儿子离开她三十年了,她仍然无法淡去母亲对儿子的深深地思念之情。她从不在儿子墓前流泪,因为她怕儿子看到了会难过的。顺子母亲慢声细语对儿子说:“顺儿啊,你走了,李排长他们一直把我当亲妈一样看待,他们都非常孝敬,他们就是我的儿子啊。”李华告诉顺子:“顺子,今天是对越自卫反击作战三十周年,你的战友们又来看你来了。”说罢,三个老军人不约而同的向这位为保卫祖国边疆而牺牲的共和国烈士举手敬军礼。
……
李华回到哈尔滨家后,在自己的日记中写下这样一段话:和平是靠枪杆子打出来的,如果没有三十年前那场对越自卫反击战,中越边境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舒适安静的和平环境。人民共和国将永远记载那些曾经参加过对越作战的我军将士和那些为国捐躯的烈士们所立下的丰功伟绩。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历史不会忘记,因为共和国的旗帜上有我们血染的风采!
2009年1月完稿
说明:小说中李华的原型是坦克五师二十团王世彬同志。王世彬1975年入伍,1979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荣记二等功。王世彬从装甲兵学院毕业后,调配到坦克五师二十团,先后任副连长、副营长、团技术处处长。小说根据王世彬同志英雄事迹创作改编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