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食罐是我国瓷器历史中的重要一环,也是上千年观赏鸟饲养史里让养鸟人津津乐道的一个配件。看似不起眼的鸟食罐,背后却涵盖了不同朝代中的图腾文化、工艺特点和不同鸟儿的饮食习惯。
鸟食罐的背后是我国古代养鸟文化中,古人们智慧和审美的重要缩影。养鸟的朋友都知道一个道理:好鸟配佳笼,所谓的佳笼,不仅有笼钩、盖板、跳杠这些配件,还有重要的“食罐”。靛颏五件套,绣眼三件套都是什么?鸟食罐一共有多少种?不同鸟搭配不同鸟食罐的原理是什么?看似不起眼的鸟食罐背后却有很多快要失传的用法,今天小编就带各位走进《鸟食罐背后的秘密》。
全文共计3800字,阅读时间10分钟,建议收藏后阅读。
纵观中国养鸟史,瓷器食罐是如何兴起的?了解下古代“致用”的器物设计规则
中国的鸟文化,可以追溯到商周时期。从出土的青铜器、玉器和甲骨文中就常见“鸟图腾”可以知道,当初人们崇尚鸟儿,是充满了对自然的敬重和未知事物的憧憬。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的中国,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和征服速度飞速前进,从最开始对鸟的崇拜和敬畏,转化到对鸟的驯养和观赏。尤其进入唐宋以后,社会发展迅速,鸟形象逐步融入了娱乐当中,成了人们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
谁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
劝君莫打枝头鸟,子在巢中望母归。——白居易《鸟》
中国在唐朝开始就具备了丰富的鸟驯养和饲养知识,鸟儿一开始是皇宫贵胄赏乐之用,所以与鸟有关的所有用品,无不体现着讲究和高贵。到了清朝时期,鸟儿从王公贵族到平民百姓,开始了井喷似的发展。
无论是闲来无事提笼架鸟闲谈于茶馆酒肆,还是独自陶醉于院里的鸟鸣,但凡有雅好之人都源于他们悠然自得的人生态度和寄情于花香鸟鸣的闲散悠然。
随着汉代鸟文化的起源,我们开始流行了六种常规的鸟食罐的材质:
- 木质
- 骨质
- 竹制
- 牙质
- 瓷质
- 金属
其中骨质和牙质的鸟食罐多为牛骨虎骨和象牙,属于贵族专用,并未普及民家。瓷质鸟食罐,凭借其优秀的可塑性、抗氧化性和低廉的制作成本、适中的重量,成为了流传最广的鸟食罐。所以现在优秀的常见鸟食罐皆为瓷质。
到了现代,不锈钢、玻璃和塑料材质也被生产出来,除了不锈钢食罐在饲养鹦鹉时常见,其他材料则不被讲究的养鸟人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