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期间营业员是做什么的,刚入职的营业员遭遇了什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31 07:24:48

国家药监局下发《GSP》之前,上海的药店都是计划经济时期,各区医药公司所辖的国企医药商店。员工都是分配和顶替等渠道来的国企职工。文化程度自然也不高,初中的很多。

市场经济对上海的医药商业冲击的还不是很大。首先是上海新开零售药店的距离设置,就保护了国企药店的经济效益。毕竟是国企药房领先了优等位置,新增只是不断地扩充。其次,医药行业的性质比较稳定,既不会大富大贵,但也不会轻易饿死。

上班期间营业员是做什么的,刚入职的营业员遭遇了什么(1)

一、认知低、见识短、不能与时俱进

我2001年初进 “上海XX大药房”,这是某区药材公司被买改制而成的连锁。虽然是被个人买断,但人员及部门等都一点没动。

药房挺大,中西、药都有。2个女营业员都是四十多近50岁的,也有2个男的50多了,因为男的是60岁退休。但有许多年轻的促销员,使药房热闹起来。

营业员是最底层。除了面对老百姓卖药,不善读书,不能与时俱进,不会懂得很多。通知他们说来一个药师,都不知道药师是职称?促销员连药师是什么都不懂。问“什么药师啊?”

做一休一,分2个班,各班有一个班组长。开始这个班是男班长,素质可以。对我卖药以对症为重提出提醒,并说"相同症状卖价钱大的,不是不要道德,药店也是以盈利为主。”我曾感到上海人的文化素质和认知是强于外地人的同等阶层。

我借去别的药店一个月,用以规范认证时充药师数量。回来就遇上了小人,换到这个班的女组长没对我平静说过话,老是横横叨叨地指责我。好像是我抢了她饭碗似的,对我百般挑剔。说顾客买药我听都听不懂。顾客说感冒了,我推荐板蓝根她也说我不对。很会添枝加叶地捏造谣言:有一个北方顾客说买“牛黄消炎片”,这个药在黑龙江是很普遍的,但上海没有。我说黑龙江产的药你怎么在上海买呢?后来她通过店长向公司人事反映,说我说得上黑龙江买药便宜。

另一个女营业员也说,我们要自己培养一批药师,现在是青黄不接。可见,她的思维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期。对市场经济和医药改革及《GSP》都一点不了解。对人力资源由市场配置的变革一无所知。

我惊异,在这改革开放的前沿大上海,竟如此麻木?这么不能与时俱进?幸亏她是在上海,国企稳定。即便是改制也是全锅端又上岗,从个人来说基本没什么变化。倘在外地,这么麻木的思维怎能懂要学得一技之长?怎能不去喝西北风?

后来我又去的一个大型医保店也是,班组长是营业员,大医保组组长是药士,中专毕业,比她小很多。她不服,看到药士有错店长不管,说店长庇护,要去公司里讲。

夜班地指着我跟她说,她是药师能多做几年哈?她马上说,“伊派啥用场了?”而这时的《GSP》已经开始实施,该店也正在筹备《GSP》认证呢。而她还还在用以往的观念,看待我这个临时工药师。她怎么不想想公司为何招我来这里?也不学学《GSP》?

后来我在“国大”听说,她也来这里做过一天。在原公司她算老员工,有点老资格。而跳槽,她就是个营业员,那可是一点优势都没有的啊?只能越跳越糟。现在岗位都是有门槛的啊?想提升,就要具备一定的学历和资格。不比从前,说你行你就行,没有任何要求。直营店店长,最起码也得是个小药师和中专学历啊?

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各行各业都在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药房也由之前单纯卖药的商业行为转化为药学服务的问病卖药。这就提高了销售人员对药学知识的要求和门槛。所以,再招进来的营业员就都是有些相关专业的了。大公司每年都去学校招毕业生,新开店多来自退休医生或药师等。老员工则不断地组织各式培训。公司每月都组织学习,店里每月有执业药师培训。

私人药房老板很注意上海话与顾客沟通,我们店招了一个卖服装出身的营业员。她沟通和留住顾客的概率的确是不小,适合老板单纯做生意追求利润的心里。但据我观察,她完全是脱离了药的性质,是纯粹的做生意,施展的就是骗术。

一个顾客订购了4盒白参,但临近春节公司缺货,我们只好进了几盒公司尚存的西洋参礼盒。虽然这顾客是用来送礼,但白参和西洋参的功效的确是不同的。白参是补阳的,适于怕冷,西洋参是清热的,用于滋阴。但她圆满地卖给了顾客,因她对顾客说,白参就是白的,那顾客就信以为真付了款。

她说主要是掌握顾客心态,举例说她在七浦路市场,几十元进的衣服卖几千。隔壁卖几百,被她怎么说服的,顾客怎么成交了。末了,一句经验总结:“就是一个心态问题。”在她的生意经面前,我们这些药学技术都黯然无光了。

2004年一个外地大型平价药房招了很多人。一妇科退休大夫横道道的,显得恃才傲物,根本不是想象的那样令人尊重。

溴隐亭的药理作用是抗震颤麻痹的,但医院药房是按临床分类。尤其她是医生,在医院药房里她只看她们妇科几个药的说明书。我说这是抗震颤麻痹的,应该归于中枢神经系统。“什么乱七八糟的?泌乳的!”她当时可能不知道我是药师,以为我就是社会下岗人员。她的傲慢无礼意在彰显她的医生身份。

此时我想,到底是有专业上的区别,医生在药房里是按营业员待遇的确是正确的。

上班期间营业员是做什么的,刚入职的营业员遭遇了什么(2)

二、不善读书、层次低、却易成势

2005年,我在一个拥有上千万资产,四家分店,以卖人参起家的一个私人药房里,看到了有别于其他药房的人和事。

这个药房是连着某区医院盖的药房,承包了医院的中药配方任务。其他几个分店也给本区几个医院配中药方。

我们那个店的店长是针织厂下岗后,有在南京路冠心药房当了六年促销员的经历。因她没读过专业,不懂系统学习的重要。被熏陶的意识里认为,行业内干时间长了就是大拿,就啥都懂。六年就是经验,就是资本,当然她没说她是促销员的身份。这个店人多,中药调剂员有七、八个,连煎药、管库的等共有十几个人。为节约员工加金,招的都是退休的,店长管这么多人,觉得很有面子。

因为没有系统学习过药学和中药学,她总是拿她六年的资历当管理和做店长的资本。老板承包了区几个医院的中药饮片的配方任务,每天都有一个去医院抄方子,拿回来大家只管配方。

成药和西药零售则是附带经营,在前面设一排柜台。我平时除了做台账还在这里兼职卖药。这里的营业员自己说是邮电医院退休的,可能是七几年分配到医院,参加过短期医疗培训班?问我以前是干什么的?然后就显示她在医院里儿科、妇科、内科等都呆过的经历,是想以此压住我的意思?如此只能说明她对《GSP》的陌生。但我看她什么都不会。

慨叹那时的政策是多么害人啊?医疗是什么人都能参与的吗?医学院的学生要学八年的行业,她短短几个月的培训班就来行医了?不懂药品专业知识更不懂分类,创可贴是药的和器械的都放在一起。店长说她下班去别的店里看人家怎么摆放的,回来就那么摆。

这只能说明道她是不懂批准文号和药品类别,看人家怎么摆就怎么摆?那就是自己不能判断对错呗?我说分类错误,她为了面子还不服,说“你是执业药师,你仗势欺人!”分类是有标准的啊?尤其药品和非药品是有批准文号的啊?

可在这大家都不懂,多数都是混混的群体里,人多就能成势。你再懂,你就一张嘴。人家店员人多,利益共同,能跟老板反映不实之词。那个营业员似乎总想压住我一截。月底盘点她自己先盘了一些,早上我来上班听她和店长说“错了老多了”。结果我一看,是她盘点不看库存,说少了的货都有。之前她自己可能连盘都不盘?可她不觉得是自己盘错了,说“我错就错在不应该自己先盘”。

这个人工作能力差,却懂得搞关系。之前只有她自己时进货都给店长看看。可我还需要给店长看吗?我需要向一个初级工、中药调剂员店长请示进货?看也不过就是给店长一个她是领导的面子罢了。可我不想这么虚伪,我的职责就是监督指导购、销、存。否则,不是本末倒置了吗?但店长是很不高兴的了,这是权力啊?即使是拿给她晃一下,她也是很需要这个面子的。

后来我在虹口一家医院遇到过一个她们邮电医院退休的药师,说起她能力极差的共鸣。还说她因善于吹牛曾被抓起来过。

由于我指出了她工作效率太低,能力太差,却引起配方和人参柜台的不满和结盟。她们很怕我再指出她们哪里不对,就各自为政,暗自联合起来孤立我。

因为我是质量负责人,要负责店里购销存期间的所有药品的质量及月度考核,自然也要对饮片进行养护等。店长说,“我们自己会搞好的”。你不需要监督了吗?你独立执业了?

因为涉及到盖章,有人背后出主意给店长,说让那个中药师盖章。她们拿我和那个中药师一样看待,在她们眼里,中药师和我这个执业药师一样平起平坐。的确,他们只是知道必须配备一个执业药师,至于执业药师的职责,则由他们任意更改和使用。

我叹息,之所以对《GSP》这么生疏和漠视,与老板,店长这从上至下的忽视有直接关系。也是药监监管不够细致到位所致。

那时下岗工人很多,这些人时刻捍卫着已经占据了的地盘。深怕有谁啥时候顶替了自己,把手里的饭碗给端走。所以,店长一方面向老板反映缺人手,又来一个,走一个。来一个适用一周就换掉,再来。总是有人帮干活,又总是喊着人手不够。精明的不敢要,老实的又嫌不会看眼色不想要。她们掌握着新来者的适用权啊?这里都是店长的人,没把店长拢住或没入店长的眼,你就端不上这个饭碗。

上班期间营业员是做什么的,刚入职的营业员遭遇了什么(3)

三、势利、善于拍马、崇拜权力

初进国企药房,还被当做临时工看待。“你是临时工啊?”立刻,互相给零食的习惯就将我越过了。大家都明白,虽然是药师,也不如正式营业员稳定、长久。过年分水果他们分3箱,我分一箱。认证通过,奖金他们分900,我分300。后来“国大”被买改制后,待遇一样,我才感受到平等。

国企观念根深蒂固,《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点泼不进。有一个顾客拿着3天前的处方来买处方药,我说已经过期了,处方从当天开始有效期是三天。那个营业员就非说是可以到第4天,她是按照从第二天开始算一天来数天数算的。没学过《处方管理办法》,不懂处方规定,却极力地坚持处方有效期是到第四天。为了证明她说的对,自己在手机上写了表明到第四天的几个字给我看,说是公司挂牌那个执业药师说的。怎么就不能查查《处方管理办法》呢?别说不是执业药师说的,就算是说了就正确了?她是规章吗?眼睛里只有谁谁谁?就不能看看事实?何况,营业员根本就没有审方权,不能卖处方药。可这些规定她考虑吗?她脑袋里有吗?这个对权力和人物顶礼膜拜的思想,还真不是个例,真不是一朝一夕能剔除掉的。

营业员虽然是店里最底层的,但却不甘居于人后,而且数量居多。都很溜须店长,知道店长是掌握她们命运的重要人物。对于最重要的执业药师,都只知道是必须要配一个,却不了解其重要性。

那年我在“XX连锁公司”的店换了一个新店长,收款的营业员和促销员,立刻围着店长汇报。店长需要了解店里情况,她俩接连不断地对店长小声说着,极尽巴及之能事。还说了我不主动等,拿这些营业员的活来衡量我?可包括店长在内,没有人是从我的岗位和职责来看待和量化我,店员眼里只有店长。

海王星辰的店长本能地就抵制执业药师。营业员看懂了这一点,就成了替店长监督和使用执业药师的帮凶。店长说你们卖药时对顾客有解释不了的情况就找执业药师,成交率高。这些店员就成了接待顾客的小姐了,顾客一进来就喊药师。我成了她们使唤的工具?

依仗有店长做后盾,我做台账她们也管,说我应该等顾客走了没人时再做台账。这是你规定的吗?做台账不是工作吗?工作时间不能做台账?你营业员不能卖药啊?我做什么怎么做是由你营业员来安排的吗?可是店长希望这样的啊,那些营业员围着店长说长道短。排班时店长故意安排她们是当班负责人,这营业员也不自量,就支使我做这做那的,包括让我去别的店送调货。真把自己当班负责人了?

平价大药房里的营业员,多是外地学医疗的大、中专年轻人。因是超市型,有专职收银的不要求专业。这些人都很会来事,围着店长前呼后拥。有一个收银员看见老总来了,也努力地打招呼。“刘总!我那天看见你了!”我想她真是多余,这种天壤之别的地位,献那殷勤有啥用啊?现在这个凭学历和职称的时代,你不努力读书提高竞争实力,在巴及和拍马上用心思?哪个路近呢?

顾客进来就是送钱?低买高卖,每一盒都能产生利润。所以,老板不管你是否具备资格,只要能多卖药。所以,一个外地农村女中专营业员,就越过了等级,干上了应该我*活。

她之前就在上海的私人药房里做过一、二家。那店都没有在岗执业药师,且都是一人上班,所以她想凌驾于我之上的野心也展现出来。

学习不好,情商到蛮高的,会拉拢人,和老板的狗腿、小姘、都搞得火热。进货有点回扣,她觊觎我进货的权限,就要求进货,背后说我不会电脑。

说她在浙江卖药一天的提成就4万多。我听了犹如变魔术,可老板却器重起来,答应她负责进货的要求。电脑里公司已经设置了只有店长的进货密码,为了避免矛盾,我公开了密码。结果是因为不懂药品管控和品类规划,缺乏药学知识和经验,造成库存失衡。违规的结果到底是谁遭受了损失呢?

想想国家顶层为药品流通企业制定了这么科学的设计,尤其是规定由经过严格考试的执业药师管理药房,却被底下滥用,当牌子,乱使用,执业药师难履职责和承受的卑微。这都是公司、老板、店长、营业员都不遵守法规,药监和公司监管不到位所致。

迄今,药品的监管也仍是流于形式,违规现象遍布,还有为违规者当传声筒和挡箭牌的。但终究是必须由执业药师当店长了,这就免去了许多矛盾和得以彰显执业药师价值。无论是药学服务还是《GSP》的落实,都将进步和深入。由此,营业员的认知和药学素质也将随之而得到提升。

随着医药学校毕业的日益增多和老员工的逐渐退出,大公司员工基本都是医药中专以上学历的了。加之近2年对药师评定的放宽,药房全员药师的现象基本已成现实。营业员一职将逐步退出药品零售的舞台。

药品流通行业太需要《现代企业制度》的落实和制度化管理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