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的育儿观念是“给孩子吃饱穿暖就行了,你看只要喂好了,哪个不是长得好好的?”只要吃饱穿暖就够了,真的是这样吗?关于这个观点我们先从一个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实验-恒河猴实验说起。
恒河猴实验
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哈洛及其同事把一只刚出生的婴猴放进一个隔离的笼子中养育,并用两个假猴子替代真母猴。
这两个代母猴分别是用铁丝和绒布做的,实验者在“铁丝母猴”胸前特别安置了一个可以提供奶水的橡皮奶头。
按哈洛的说法就是“一个是柔软、温暖的母亲,一个是有着无限耐心、可以24小时提供奶水的母亲”。
刚开始,婴猴多围着“铁丝母猴”,但没过几天,令人惊讶的事情就发生了:
1.婴猴只在饥饿的时候才到“铁丝母猴”那里喝几口奶水,其他更多的时候都是与“绒布母猴”呆在一起;
2.婴猴在遭到不熟悉的物体,如一只木制的大蜘蛛的威胁时,会跑到“绒布母猴”身边并紧紧抱住它,似乎“绒布母猴”会给婴猴更多的安全感。
这就是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实验—恒河猴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虽然当婴猴同铁丝妈妈在一起时能喝到奶, 但它们宁愿不喝奶,也愿同布料妈妈呆在一起。哈洛由此得出结论,身体接触对婴猴的发展甚至超过哺乳的作用。只有有饮食需要时,它们才去找铁丝妈妈,其余大部分时间则依偎在布料妈妈的身上。虽然这个实验的对象是猴子, 许多心理学家认为, 它对人类婴儿同样适用。
家长必读
这个实验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它对改变传统的育儿观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父母对孩子的养育,不应该仅仅停留在“吃饱穿暖”的阶段,要使孩子健康成长,一定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让他们有足够的安全感。
那么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如何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
嘀嘀小建议
0-3岁期间,正是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的时候,婴儿时期宝宝发出各种需求时,妈妈都应该给予积极响应(我们曾在前面的文章介绍过点击查看),婴儿期缺乏妈妈回应和关爱的宝宝,会变的爱哭、易怒、脾气大,经常被妈妈拥抱抚摸的宝宝则相对更快乐,心理素质更健康。
稍微大点的宝宝,父母还可以这样做:
1.睡前陪伴,睡前爸爸妈妈来陪一会儿,讲个故事,听宝宝说说今天发生了什么,利用这段时间有效陪伴。
2.讲故事时可以播放一些舒缓的音乐,帮宝宝放松下来。
3.多带孩子进行户外运动,或郊游参观等,开拓眼界。
4.避免硬性让孩子与父母分开睡。
5.平时多拥抱孩子,多摸摸TA的头,脸,后背等肢体接触会让孩子感到更温暖。对大一些的孩子也应该如此。
爸爸妈妈的拥抱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孩子会感知父母对TA的肯定、安慰、疼爱等,安全感也会稳稳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