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到一位网友对幸福感的说法,我不敢苟同,另有看法。
网友说:当他看到有人说五六十年代时,虽然吃不饱,穿不暖,却富有幸福感。对此说法,网友评论道,说吃不饱穿不暖,有幸福感的人,是非蠢即坏,并力证,穿暖吃饱是人生存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而论幸福感完全是胡扯蛋。
网友以吃饱穿暖为幸福基础,不完全无道理,在食不饱腹,衣不遮体的时候,人是无有幸福感的。但只以饱暖为幸福,也非然。
幸福与否,是一种精神感受,它不完全依赖物质生活条件。
从五六十年代过来的人,都明白,在那时社会经济落后,物品缺乏,人们生活水平普遍不高,吃不饱穿不暖的确是实情,可他们却说那时精神财富富有,还充满幸福感呢?他们说这话不蠢也不坏,而是从社会层面,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论幸福的。
五六十年代的人,他们热爱新中国,感谢共产党把他们从解放前的水深火热中解救出来。并用马列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大公无私,互帮互助为行动准则,为做人标准,因此,在那种年代,民不盗,官不贪,没有贫富太大的差距,人骗人坑人的现象很少,或没有,所以他们才以苦为乐,这种感受,对生活在一切向钱看的社会中的人是感受不到的。
有没有幸福感完全不能以物质生活标准而论。
比如,有钱的大老板,在外有了小仨,或包了二奶,原配夫人吃喝穿都不愁。你能说她幸福快乐吗?
幸福感只有人才能休会到,它是一种精神意识,不可以吃饱定幸福。
现在的人一切以金钱为标准,来论人评是非,富有的人在世上有尊严,被重看,手中无钱,脸上无光的现象日益加重,犯法的人,用钱可以减型,办不成的亊,用钱可以撬开门路,没钱看不起病,眼看着父母因无钱而丧命。没钱买不起楼房,没钱儿女上不赶好学校,没钱孩子娶不起媳妇,一言以蔽之,如今没钱一事无成,寸步难行。
钱钱钱,钱是脸面,是尊严,钱是人心的尺度。
五六十年代的人情味没有了,亲兄弟姐妹因钱而断绝亲情,父子因钱大闹公堂,邻居因钱大动干戈,同事因钱而勾心斗角,种种因钱而生的不合谐现象举不胜举,就冲这些,那些从五六十年代走过来的人才说,现在没有幸福感了。
不同意见的网友,莫怪我言语不妥,对您的话,我并没恶意中伤,只是表示不同看法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