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数学是成绩的火车头,数学要是学不好,孩子整体的成绩也不可能会走高。正是基于这点考虑,和初中生家长接触过程中,我总是会这样告诉他们:“想要帮孩子学好数学,扎实基础是根本。”这基础该如何扎实,却是需要讲究技巧的。
(1)帮孩子牢固掌握基础知识
一位八年级的学生曾这样对我说:在听课时,我觉得自己把所有知识都听懂了,做课后练习时也做得很顺利,凭着感觉去做,觉得自己把那些题目都做对了,不过要让我说出具体的做题依据,我却说不出来。很多时候,与正确答案一对,我就傻眼了,往往十道题错八道。我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会错,但只要是听老师讲解之后,我便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在日常与学生们接触过程中,很多学生也表示,有过与上述学生相似的经历,觉得自己把题目都做对了,结果却是错的,而听老师讲解之后,又会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
其实,这就是孩子们掉入“陷阱”的最明显标志,而促使他们掉入“陷阱”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基础知识掌握得不牢固。
觉得自己把所有的知识都掌握牢固了依据,这实际上是对知识一知半解的表现。在考试中,很多“陷阱”都是针对这些一知半解的孩子所设的,由于这些孩子对知识掌握得并不牢固,他们很容易就会受到“陷阱”的诱惑,从而一次又一次地掉人类似甚至是相同的“陷阱”里。
所以,作为家长,帮助孩子避免落入这类“陷阱”就是当务之急。在和一些资深初中数学老师交流过程中,他们提到这样一点:让孩子避免落入“陷阱”最好方法就是一把基础知识打牢。读到这里,也许很多家长会问:“我们怎么知道孩子的基础知识掌握得是否牢固呢?”
实际上,检测孩子基础知识掌握得是否牢固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那就是在孩子做题的过程中,多问一问孩子具体的做题依据,让孩子把依据说出来。例如,在做题的过程中,孩子能告诉你:“这道题运用的是三角形的内角和原理”“这道题运用的是三角形的外角和原理”……“知其然,知其所以然”是学习数学的最高境界。当孩子达到这种境界时,这说明孩子已经完全掌握了这些题目所考查的基础知识。如果孩子能够做到这样,在今后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就能轻松许多、自信许多了。
(2)告诉孩子巧用“错题本”
除了打牢基础知识之外,避免孩子掉人“陷阱”还有一个“笨”方法,那就是准备一个“错题本”,把那些会让孩子掉人“陷阱”的题目都记在上面,并让孩子不断翻看。从表面来看,这一方法略显笨拙,但实际上,它也是有技巧可言的。
在我上初中时,一度我也是那类频频往“陷阱”里掉的学生,但是错题本把我彻底从陷阱中拉了出来。具体来讲,我是这样运用错题本的:每当我抓狂地发现自己又掉入了同一个“陷阱”里时,我首先做的是先稳定自己烦躁、激动的情绪,然后再把这个题目记录在同一类型的题目之下。当然,仅仅是记录并没有什么意义,记录完之后,我会认真地揣测老师的出题目的:这道题所考察的知识点是什么?老师在哪一环节中设置“陷阱”了?我的思维在哪里出现“漏洞”了,为什么没有发现老师所设置的这个“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