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击打开一个目录里面的某张图片,然后想看另一张,却发现无论如何切换不到下一张!我当时就懵了——难道Win10自带的《照片》APP很长一段时间不能正常切换浏览下一张图是跟Mac OS学的?急问“老鸟”,告知,要选择一组图片,打开后,才能浏览这里面的下一张!但正确答案是:用空格键浏览,就能顺利切换下一张了!这设计……啥目的呢?
●我点开一个视频播放,暂停后,发现声音还在继续响,懵了!最后发现“预览图”模式在自动播放,相当于“一个视频两处都在播放”——请问设计师你想表达什么?老用户告知:Mac OS就这个鸟样。
●最后聊个绝大部分MacBook用户都不知道答案的奇特事件,大家来猜猜答案!
初上手M1 MacBook Air时,看到桌面底部的Dock栏有“照片”项,可将网站下载的精美图片保存在“照片”目录中——这符合苹果喜欢分门别类的设计,照片放一起,文档放一起。其实这种分类方式多少有问题,因为工作电脑最好按照时间或项目类型分设文件夹——这是后话了!
安装Ps很不容易,前面说了,App Store里是找不到Ps标准版的。好不容易装上了,总得用用吧!于是,我打开了“照片”目录中的图片,打算微调色彩!但当我把这些图片打开后,傻眼了——这些图片全部自动变小了(比如4K的原图,变成1100多分辨率了),而且文件名变得乱七八糟▼。
这是咋回事呢?问了度娘,问了必应,都没找到答案!问了多个MacBook用户,也都没有遇到过类似问题!这里,请各位来猜猜原因,在留言区留言!
总结:
●苹果的M1处理器的确在特定的领域有非常好的表现,也正因为这样,搭载它的MacBook笔记本在视频剪辑领域有强悍的表现。尤其是在NVDIA独显价格疯狂上涨的特定环境中,M1 MacBook成了视频剪辑的性价比利器。另外,它安静,续航超长。以上,是M1 MacBook最大的卖点。
●结合Mac OS系统,MacBook的确有出色的人机交互体验,尤其是针对触控板的应用程序优化,做得比x86本更彻底。以至于很多人在没有仔细研究x86本触控板体验的前提下,得出“MacBook触控板比x86本体验好得多”的偏颇结论。真实情况是:有鼠标还是更方便,而且x86本中也有海量机型触控板体验相当出色(这里指通用操控体验),只是你没有接触到,或者接触到了,但用鼠标去了,没认真体验触控板而已。
●M1 MacBook的“上手难度”较大。准确说:MacBook体系的上手难度都较大。而且还面临一个更大的掣肘:应用生态匮乏,只在特定领域内能大展拳脚。对于小白用户、普通用户,甚至可说是“每一款称手软件的获得都要付出艰辛努力”,过程有些痛苦——这也是我们一直不推荐小白用户和普通用户购买MacBook的主要原因。至于游戏,国服《英雄联盟》都没有,这一句话就足以说明问题了!
当然,如果你只是用来打字和在线看片儿,那我还是推荐的!
●M1款MacBook也好,英特尔款MacBook也好,也就是设计不错,交互体验出色,特定功能出色的笔记本电脑,和x86笔记本一样,MacBook也有设计Bug,也有体验不好的地方,也会“失去响应”——而且这种失去响应的频率好像还不低。
●客观来说,像“双11组合”(11代酷睿 Win11,不过马上是12代酷睿了)这样的x86平台与Windows系统的组合能够实现的应用、功能、性能上限都更高(算上桌面平台,甚至是高得多)!而且其通用性更强,上手更容易。另外绝大部分应用上,投入的成本也更低。
●“双11组合”中也有很多体验出色的笔记本,它们在某些方面,甚至很多方面已超越MacBook。而且如今以x86本为核心打造的多设备协同生态正澎湃崛起、快速发展,已超越了Mac体系。
这篇文章到这里就结束了!因为“话题太宏大”,所以无法顾及太多细节,每个方面都只能“高度概括”或举例说明。但相信对大部分用户还是有帮助的,应该已经对M1,对M1 MacBook有了系统的认识和了解。
哦对了,12代酷睿马上登场了,目前来看处理器性能暴增不少,M1(家族)的压力又大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