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上有一个“禁果效应”,也叫做“亚当与夏娃效应”,越是禁止的东西,人们越要得到手。这与人们的好奇心与逆反心理有关。有一句谚语:“禁果格外甜”,就是这个道理。
家长们总是感叹,我们小的时候怎么愿意去写作业,而现在的孩子却不同呢?可以继续回忆一下小时候的事情,每次放学回家,爸爸妈妈说的第一句话绝对不是“吃饭完就去写作业!”而是“先去地里干活!”或者“先把饭做好!”“先看着妹妹!”
我们回家后俨然就会成为父母的一个小帮手,写作业都是第二位的。每当你抽空拿本书看的时候,爸爸妈妈会说“别看闲书,有功夫拔草去!”在爸爸妈妈的心里,干活比写作业重要。
爸爸妈妈不让你写作业,作业就成了一个“禁果”,我们反而就越是想写作业,越想考出好成绩,脱离那个家庭,到外面去看看,不想再像爸爸妈妈那样只知道面朝黄土背朝天。
而现在的父母呢,孩子一回家,一准会问“今天作业多不多?”告诉孩子“吃完饭就去写作业!”看孩子没去写作业,再一次催促“快去写作业!”见孩子无动于衷,就发火大吼“别玩了!快点去写作业!”不然怎样怎样,巴拉巴拉说一大堆,孩子才气呼呼地去写作业。
这时,我们禁止孩子做的事情,诸如“手机”“玩具”,就变成了禁果,孩子就越是想偷食禁果,去玩手机、玩玩具,而不愿意去写作业。
如果我们不再每天唠叨“作业作业”,孩子也就不会对作业那么反感。每次孩子回家,我们就找家务给他干,让他忙个不停,没几天他就发现作业是个“禁果”,想偷吃。
有家长咨询一位教育专家,孩子为啥不爱学习。教育专家说:答案很简单,学习有痛苦!
人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追求快乐,逃离痛苦。如果一个人感到做某件事痛苦,他就想办法逃掉。如果做某件事情让他感到快乐, 他就会主动去做。
我们在工作的时候特别努力,肯定特别希望得到老板的夸奖甚至是奖励,结果非但没有受到表扬,老板却批评我们做的不好,达不到他的要求,我们就会对自己产生怀疑,我能行吗?这会打击我们的工作积极性,想撂挑子不干了。
相反,如果老板每次都针对我们的一点点进步进行鼓励,我们就会认为老板特别关心我们的成长,会更加无怨无悔地努力工作。因为感到快乐,我们才有动力。
其实,孩子开始是很愿意做作业的,孩子刚开始上学的时候,特别爱学习,学习的那个劲头让人看着心疼。儿子刚上一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下午要进行语文测验,儿子中午在家认真复习,写了厚厚一沓纸,全是汉语拼音。妈妈忍不住心疼地说“别累坏了!”
孩子小的时候,大多数家长都是很有耐心的,一般不强调孩子做作业,孩子也会乖乖做作业。
可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从来不追求成绩的,也开始追求成绩,看到孩子不认真写作业,就会大肆批评一番。比如写字写得不端正,就一味的否定批评。比如计算题总做错,就失去了陪孩子练习的耐心。孩子学习累了一天,刚要放松一下,家长又忙不迭地催“快去写作业!”
有一个心理学效应,叫做心锚。心锚属于一种条件反射,我们把某种感觉、某些人或者某些情绪联系到一起,产生条件反射,就是种下心锚。
家长总是在孩子写作业这件事上批评孩子,就在孩子心里种下“负面心锚”。作业会成为孩子痛苦的根源,孩子一想到作业,就想到父母训斥自己的样子,有心理障碍,所以不想写。
如果换一种方式,在孩子心里种下“正面心锚”,让孩子写作业时想到的是快乐,他就不会排斥写作业了。
孩子的作业总不会百分百不好,总能找到一些好的部分,我们就针对好的部分进行表扬,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孩子就会感到自己还有点希望。比方说,孩子写字不规范,就挑出几个写的好的表扬,让孩子照这个标准写。
看到孩子作业不好的部分,我们就一起和孩子分析问题,是因为上课没掌握,还是因为理解不了。对于上课没掌握的,我们就和孩子一起看课本,再重新温习一遍。对于理解不了的,让孩子反复读3遍题目,自然也就理解了。再不理解就帮助他一起理解,另外也可以求助老师。想方设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发泄自己的情绪,孩子就会感到写作业没那么难。
我们总是认为,我们有很强的自控能力,特别有计划性,会严格按照自己的计划做事。所以,我们认为孩子肯定也会像我们一样自律,只要告诉他“按计划执行,学的时候就学,玩的时候就玩!”孩子就会严格执行计划。其实,我们太高估孩子了,孩子的自制力没有那么强大。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我们成人的自律也不是一天养成的,而是在不断修正中逐渐养成的习惯。对于上班族来说,每天必须固定的时间到单位,单位安排的任务必须在几月几日前完成,如果完不成,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处罚,还可能影响客户对你的信任。在多重的压力之下,不得不逼着自己限期完成工作。我们成人之所以自律,实际上是先有他律后有自律。
从人的大脑发育情况来说,12岁以前的孩子大脑兴奋和抑制水平还没有完全发育平衡,让他通过自律来学习实在有些“强人所难”,除非他能对学习表示出极大的兴趣。我们会发现,孩子一旦做感兴趣的事情,他就会非常自律,一不小心就超时了。比如打游戏、玩玩具,为什么就那么乐此不疲,就是因为这些事情让他感兴趣。
所以,我们不要只是跟孩子说让他去作业就万事大吉了,还要引起他学习的兴趣,并帮助他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孩子才会变得越来越自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