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葬礼,是人生最后的一段人生礼节。只不过,和出生礼、冠礼、昏礼等人生礼仪不同的是,死者已经不能亲身体验或履行礼仪了,只能由他(她)的家人亲友来履行。自原始社会时起,人们或许就逐渐萌生了人死后有魂灵的观念。在此观念的支配下,人们不再像以往那样,草草地处理亲友们的后事,而是在“事死如事生”观念支配下,构建了日渐繁缛的丧葬礼仪。
在繁缛的丧葬礼仪中,丧服是亲友们对死者的去世表示悲伤和悼念的体现。周代丧礼中,亲友们要依据与死者血缘关系的远近亲疏,穿戴不同等级的丧服。因丧服共有五种等级,故谓之“五服”。这种丧服礼仪,自周代至清代,传承不改。血缘关系的远近亲疏的差异,不仅体现在丧服等级差异上,也体现在守丧时间(丧期)的长短,及守丧期间,守丧者在饮食、居住、言语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等方面。
不过,我们今天拍摄的古代影视剧中,或在现实生活中的丧葬礼仪,往往采取简单的处理方式,仅用“披麻戴孝”来加以体现,“五服”的形式与内容,基本丧失殆尽。
某篇微博中号称“电视剧中比较正宗的披麻戴孝”剧照
一些在网络上热传和被频繁征引的“五服”图片,也有不准确的地方。今天,咱们就来仔细地跟大家介绍一下,到底什么是五服。
一、斩衰(cuī)斩衰(cuī),不是斩哀。这是亲人们为死者穿戴的最重的一种丧服。穿戴此丧服者,与死者血缘关系最亲近:包括儿子、未出嫁的女儿为父亲;承重(将来接任家/族长身份)的嫡孙为祖父;父亲为嫡长子;妻、妾为丈夫;臣为君穿戴斩衰。穿戴这种丧服的人,持丧杖,服丧时间为三年(实为27个月)。
斩衰服用极粗糙稀疏的生麻布制成。这种丧服的密度是三升(一升为八十缕),即在幅宽二尺二寸的布面上,用二百四十根经纱。制作时,将麻布斩断,不缉边,故意让断处的线头外露,故称之为“斩”。以此来表明穿戴这种丧服的人内心极度悲痛,无意于服装的修饰。另外,还要在上衣胸前加一块长六寸、宽四寸的麻布,这片麻布被称为“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