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个子长,子长有个瓦窑堡。每一个生活在这里的人们都对瓦窑堡革命旧址有着特殊的情愫。学生们在这里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党员们在这里重温入党誓词,抒发着爱国情怀。
来到子长已经十余载,也曾无数次进入瓦窑堡革命旧址参观,但每次都是走马观花,并没有真正感悟历史。今年5月,检察系统开展“寻访革命旧址 保护革命文物 传承革命精神”专项活动,我第一次以一名公益诉讼检察干警的身份对瓦窑堡革命旧址进行了寻访。
瓦窑堡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府、中央军委1935年11月至1936年6月的所在地。旧址成立于1964年,位于城内中山街南侧下河滩田家大院。院内有砖窑5孔,坐西面东。左起第二孔是张闻天旧居,第三孔是瓦窑堡会议旧址,也曾是张闻天的办公室兼会客室。透过盛夏的烈日,踏过历史的青砖,走进这个不足12平方米的窑洞内,映入眼帘的是两张八仙桌拼起来的会议桌,桌旁围着六条长凳,整体显得朴素、庄重。而在墙跟前一面土炕几乎占去了三分之一的空间。现场一把把椅子、一张张旧照片、简单的生活办公环境,无不诉说着老一辈革命家不畏艰难困苦、努力奋斗的革命故事。1935年的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就在这孔窑洞召开了著名的瓦窑堡会议。瓦密堡会议是遵义会议后,中共中央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会议。会议批判纠正了党内长期存在的“左倾”关门主义倾向,通过了《中央关于目前政治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议》,制定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的决定,解决了遵义会议后没有解决的党的政治路线问题。结合国内实际,把共产国际提出的建立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精神,创造性地应用到中国革命的实践当中,实现了国内革命战争到民族革命战争的伟大转折。
党中央在这里生活战斗了七个月零十四天,这七个多月是中国革命走向历史性转折的七个多月,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把共产国际七大提出的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总方针应用到中国实际,制定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在这里中国共产党率军东渡黄河准备实现直接对日作战,极大的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在这里中国共产党将长征到达陕北的7300名红军发展到3万余人。
瓦窑堡会议旧址以丰富的历史内涵和人文景观引起社会各界关注,成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延安精神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延安红色旅游业的经典景区,瓦窑堡革命旧址被命名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子长是一片红色沃土,瓦窑堡的山山水水都留下了共产党辉煌的足迹。在这里,我体会到了子长人的骄傲与幸福;在这里,我读懂了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在这里,我悟到了一名公益诉讼检察干警的职责与担当。追寻红色记忆,传承红色精神,心中有信念,脚下有力量!(文字 徐洪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