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尚有“五毒”的说法,指的是蜈蚣、毒蛇、蝎子、壁虎和蟾蜍。
自古以来,人们对“五毒”都趋之不及,认为“五毒”侵害人体会招来瘟疫,在阴历五月份,瘴痢之气聚集,“五毒”开始盛行,民间还有一句俗语“端午节,天气热;五毒醒,不安宁”,在端午节这一天,古人会裁剪神像(如:钟馗)以及五毒的图案,张贴在门上,寓意着驱邪,在民间,仍能看到这些民俗的存在。
五毒之首-蜈蚣蜈蚣作为五毒之首,其毒性不容小觑,蜈蚣适应环境的能力极强,生长速度快,蜈蚣不喜见光,通常活跃在潮湿阴暗的环境中,在农村地区,一般可以在潮湿的墙角,砖块底下见到蜈蚣的身影。
蜈蚣头部颚足的毒腺会分泌毒液,已经测定表明蜈蚣毒液属于高毒性毒液范围,有溶血活性,在小鼠皮下注射活体蜈蚣毒液,小鼠即可出现兴奋的中毒现象,而后惊厥,最后出现呼吸麻痹的情况。如果人体不慎被蜈蚣咬伤后,会出现疼痛、红斑、皮下出血等,严重者甚至恶心、呕吐,产生心率不齐、呼吸不规则等症状。
蜈蚣的天敌-公鸡蜈蚣怕公鸡,这一认知已深深地烙在人们印象里,我国古代四大小说之一的《西游记》也曾描述过这样的画面,毗蓝婆菩萨用一根针降服了蜈蚣精,这位毗蓝婆菩萨是昴日星官的母亲,昴日星官的前身便是一只大公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