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如山,父爱无言,父之美德,儿之遗产。
世界上最伟大的爱是母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父爱无言,朱自清的《背影》,在晶莹的泪花中,仿佛又看到一个永远忘不了的、刻骨铭心的背影,父爱,深沉的爱。
对父亲的称呼,以前老百姓称呼自己父亲为“爹”,现在广为流行的是管父亲叫“爸爸”。也有的地方称父亲为大、大大、老汉、老爷子、阿爸、阿大、爹地等。
“爸爸”一词在三国时魏国张辑所著的《广雅》《释亲》一篇中,解释为“爸,父也。”看来,古人也称父亲为“爸”。
“爹”是对父亲的一种广泛称呼,如今,管父亲叫爹的人日渐稀少,“爸爸”一词成为人们对自己父亲的广泛称呼。
“爹”指父亲的意思,也有的地方称呼祖父、长辈为爹。爹字来源,多认为源于羌语。《广韵》:“爹,羌人呼父也,陟耶切。”“翁、公、爸、爹……父也。”
“父”:家长举教者。《说文》
父者,家之隆也。《荀子.致仕》
生曰父,死曰考。《礼记.曲礼》
中国礼仪之邦,讲究百善孝为先。古人在与人交谈、交往中,对自己父亲尊称为“家严、家君、家父、家公、家大人、家翁”等。
古人也称呼自己的父亲为“老爷、老尊、老父、老公公、老爹、老爷子、老子、阿耶(爷)、阿公、阿父、阿翁、老豆(窦)、阿伯、阿爹”等等。
老豆可能与老窦有关。耳熟能详的《三字经》中,“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五代时的窦禹钧,家居燕山一带,修身积德行善,官居谏议大夫,窦禹钧生五子,家教甚严,五子在父亲耳濡目染下,皆谦恭仁孝,发奋读书,五子窦仪、窦俨、窦偁、窦侃、窦僖皆出仕为官,人称“五子登科”。窦禹钧成为教子有方的楷模,当时历经四朝十帝的政坛不倒翁冯道作诗赞曰:“燕山窦十郎,教子有义方。灵桩一株老,丹桂五枝芳。”
也有媳妇称丈夫的父亲为“舅”。男子称岳父为“舅”。
古人称呼故去的父亲为“先君子、先府君、先父、先夫子、先严、先考”等。女子称呼丈夫死去的父亲为“先子”、“先舅”等。
世界上第一个父亲节1910年在美国诞生,1910年6月19日,华盛顿州的斯波坎市举行了世界上第一个父亲节庆祝活动,父亲节是由布鲁斯.多德夫人提议创办的。多德夫人的母亲在生第六个孩子时去世,多德夫人的父亲威廉.斯马特独自承担起抚育六个孩子的重任,历尽艰辛的威廉.斯马特在儿女们都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后,本该颐养天年时却因长年辛苦劳作,积老成疾不幸去世,多德夫人伤心欲绝,随着时间流逝,多德夫人更加沉浸在对父亲的怀念中,一次多德夫人在参加完教会的母亲节感恩礼拜之后,多德夫人想到了为家庭含辛茹苦、默默奉献的父亲,她将父亲多年来生活的艰辛、抚育子女的艰难经历讲给瑞马士牧师听,希望能设立一个纪念、感恩父亲的节日。她的倡议得到教会的认可,她又向市长、州长提出设立父亲节的建议,他们都赞成这个建议,同意设立父亲节。世界上第一个父亲节庆祝活动1910年6月19日在斯波坎市正式举行。以后,父亲节逐渐流行开来,人们大多在6月份的第三个星期日过父亲节。
中国历史悠久,礼仪之邦,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古人讲孝顺,孝为人间正道。
《太平御览》中《原谷谏父》记载:“父不从,作辇,捐祖于野”。古时有个叫原谷的人,原谷的祖父年纪大了,遭到原谷的父母憎恶,原谷的父母想抛弃他们。当时原谷年仅十五岁,他得知后,劝父亲道:“祖父生儿育女,勤俭一生,年老了怎能拋弃他们不管呢?这样做是违背道义的。”原谷的父亲不听从儿子的劝告,做了一辆小推车,把祖父装上小车,弃于荒野,原谷紧随其后,把小推车又推回家里,父亲责怪他小推车乃不吉利凶具,不该又推家来。原谷说道:“待父母年老后,用这辆小推车,我就不用再做新的了。”父亲听后,满脸羞愧,于是就把祖父从荒野接回,好生赡养起来。
孝顺父母是奉养父母,顺从父母意志,孝顺并非对父母的言行一眛盲目顺从,父母长辈有不义的地方,子女们要婉转尽力阻止他们,以免陷父母与不义之地,一昧顺从,并非为孝的体现。
古人赞美父爱的深沉,父爱的伟大,留下许多美好诗篇。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画虎
明.汪广洋
虎为百兽尊,罔敢触其怒。惟有父子情,一步一回顾。
北郭闲思
唐.曹邺
山前山后是青草,尽日出门还掩门。每思骨肉在天畔,来看野翁怜子孙。
乐边人
唐.刘驾
在乡身亦劳,在边腹亦饱。
父兄若一处,任向边头老。
送贾讷倅眉
宋.苏轼
老翁山下玉渊回,手植青松三万栽。
父老得书知我在,小轩临水为君开。
试看一一龙蛇活,更听萧萧风雨哀。
便与甘棠同不剪,苍髯白甲待归来。
慈父之爱子,非为报也。淮南子
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
父亲是本厚重的书,里面有很多有趣的谜语;父亲是座山,山里面会发现许多宝藏;父亲是首歌,抑扬顿挫酸甜交织……
父慈子孝,父亲,尊者也。父母之情,恩深如海、恩重如山。感恩每个深爱我们的人。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