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瞰新重庆2005,鸟瞰新重庆2005完整版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31 20:29:40

老山城旧照(3)

抗战期间,大量人口内迁,迁至重庆地区的达100万人。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市区人口突破百万。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抗战胜利时,人口已达至125万余人。抗战胜利后,随着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大量工矿企业、机关学校迁离,重庆人口规模逐步萎缩。但人口仍保持在百万以上,成为当时全国第七大城市。

2018年,全市常住人口3101.79万人,比上年增加26.63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031.59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5.50%,比上年提高1.42%。全年外出市外人口479.29万人,市外外来人口177.44万人。

2018年人口出生率为11.02‰,死亡率为7.5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48‰。全市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01.63,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7.55。[5]

民族

重庆是中国唯一辖有民族自治地方的直辖市,辖4个自治县、1个享受民族自治地方优惠政策的区(黔江区)、14个民族乡。[32]

2012年,重庆人口以汉族为主体,此外有土家族、苗族、回族、满族、彝族、壮族、布依族、蒙古族、藏族、白族、侗族、维吾尔族、朝鲜族、哈尼族、傣族、傈僳族、佤族、拉祜族、水族、纳西族、羌族、仡佬族等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总数为193万人,其中土家族人口最多,有139.8万人,其次苗族约48万人。少数民族人口占重庆市人口的5.8%。

重庆经济建设基本形成大农业、大工业、大交通、大流通并存的格局,是西南地区和长江上游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44]

2018年,重庆地区生产总值20363.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0%。按产业分,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78.27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328.79亿元,增长3.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0656.13亿元,增长9.1%。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5.30万人,比上年增长1.4%。全年累计农村劳动力非农就业823.00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3%,比上年末下降0.1个百分点;全年城镇调查失业率稳定在4.7%左右的较低水平。高校应届毕业生年底就业率94.4%。

全市农民工总量766.03万人,比上年增长2.8%。其中,外出农民工553.95万人,增长2.8%;本地农民工212.08万人,增长21.1%。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0%,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4%。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上涨2.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上涨2.5%。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5.0%。农产品生产者价格下降0.3%。

截至2018年,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252.65万户,比上年增长7.8%。其中,内资企业79.87万户,外资企业0.66万户,个体工商户168.62万户,农民专业合作社3.50万户。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2.4%。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能利用率为73.4%,比上年提高8.0个百分点;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2.0%,提高2.4个百分点。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750.74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减少300.95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待售面积383.63万平方米,减少194.45万平方米。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7.7%,比上年末下降1.5个百分点。全年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分别比上年增长121.6%和13.8%。

新动能持续发展壮大。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1%,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7%,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22.9%和18.0%。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新材料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分别增长22.2%、10.0%、6.5%和13.4%。全年高技术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0.9%,占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的比重为6.1%;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增长20.7%,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39.7%。新产品产量实现较快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增长33.0%,智能手机增长59.4%,液晶显示屏增长56.2%,工业机器人增长68.8%,风力发电机组增长45.2%,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增长74.1%。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实现网上商品零售额比上年增长28.6%,高出非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速22.4个百分点。

脱贫攻坚成效显著。2018年末全市农村贫困人口1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8万人;贫困发生率0.6%,比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全年全市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70元,比上年增长10.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8.4%。[45]

第一产业

重庆耕地面积162.2万公顷,农用耕地开发度较高,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是全国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商品猪肉生产基地、全国著名的优质水果、榨菜、桐油、烤烟产地,其中,有梁平的“柚子之乡”、潼南的“黄桃之乡”、涪陵的“榨菜之乡”、黔江的“烤烟基地”。另外,荣昌区是中国著名的种猪基地,其荣昌猪更为全国三大猪种之首,有“华夏国宝”之称;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为全国最大的长毛兔生产基地。

重庆市有栽培植物560多类,其中主要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小麦、红薯4大类,尤以水稻居首。经济作物名优品种主要有油菜、花生、桐子、生漆、茶叶、蚕桑、甘蔗、黄红麻、烟叶等。果树作物主要有柑桔、甜橙、柚、桃、李等,尤以柑桔最具盛名。饲养动物有60余种,生猪、羊、牛、兔是优势畜种。重庆市有江河鱼类120多种,鱼类养殖遍及各区县,长寿湖、大洪湖是重庆的鱼类养殖基地。

鸟瞰新重庆2005,鸟瞰新重庆2005完整版(5)

重庆田园风光(18)

2018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405.03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种植业963.81亿元,增长4.8%;畜牧业263.65亿元,增长0.8%;林业73.33亿元,增长13.5%;渔业77.49亿元,增长5.5%;农林牧渔服务业26.76亿元,增长8.3%。[5]

2018年,全年粮食播种面积3026.77万亩,比上年下降0.6%。粮食综合单产356.60公斤/亩,增长0.6%。[5]

2018年粮食总产量1079.34万吨,比上年减产0.1%。其中,夏粮产量122.10万吨,减产0.6%;秋粮产量957.24万吨,与上年持平。全年谷物产量753.59万吨,减产0.4%。其中,稻谷产量486.92万吨,与上年持平;小麦产量8.15万吨,减产16.6%;玉米产量251.33万吨,减产0.5%。[45]

鸟瞰新重庆2005,鸟瞰新重庆2005完整版(6)

重庆主城夜景

第二产业

工业

鸟瞰新重庆2005,鸟瞰新重庆2005完整版(7)

抗战时期,全国械弹2/3是‘重庆造’(4)

重庆是中国老工业基地之一和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形成了全球最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和中国国内最大汽车产业集群,亦形成了装备制造、综合化工、材料、能源和消费品制造等千亿级产业集群,还是全球最大的笔记本电脑生产基地、全球第二大的手机生产基地。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重庆有近代工厂和手工工场415家;截至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四川同类工厂仅583家,重庆占四川厂家总数的71%,资本数、工人数均占全四川三分之二以上,在四川,乃至西南,重庆仍是工业最集中,最发达的城市。[45][5][5][5][5]

抗战初期,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宜昌大撤退,大量企业内迁至重庆。短时间内,企业数猛增至300多家。在约300平方公里内,兵工厂17家,聚集了9万多员工,接续着中国工业的命脉,也撑起了国家和民族救亡图存的工业脊梁。抗战时期,全国械弹2/3是“重庆造”,重庆成为以军火工业为主的重工业城市。

2018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997.70亿元,比上年增长1.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0.5%。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下降7.7%,股份制企业增长3.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10.7%,私营企业增长2.8%。分门类看,采矿业下降13.1%,制造业增长0.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8.0%。

2018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中,分产业看,汽车产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17.3%,摩托车产业下降0.3%,电子产业增长13.6%,装备产业增长4.8%,化工产业增长1.5%,医药产业增长9.3%,材料产业增长11.0%,消费品产业增长1.9%,能源工业增长1.7%。分行业看,农副食品加工业增加值比上年下降0.8%,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2.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9.3%,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43.0%,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6.8%,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5.0%,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增长1.4%,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0.5%,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5.6%,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7.5%。

2018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7.7%。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利润下降54.1%,集体企业下降21.3%,股份制企业增长9.1%,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58.7%,私营企业增长16.7%。分门类看,采矿业利润比上年增长6.9%,制造业下降9.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7.2%。[45]

建筑业

2018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331.09亿元,比上年增长9.8%。建筑业总产值7819.42亿元,增长2.8%。[45]

第三产业

重庆是中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基地,已形成了农业农村和金融、商贸物流、服务外包等现代服务业。拥有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内陆首个国家级新区—两江新区、以及重庆两路寸滩保税港区、重庆西永综合保税区、重庆铁路保税物流中心、重庆南彭公路保税物流中心、万州保税物流中心,过境72小时内免签,进口整车、水果、肉类、生鲜海产等口岸。[5][5]

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重庆城内有商业行业27个,店铺字号3058家,而同期各类工厂仅400余家,重庆一直是西南最大的商贸中心城市。截至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除中央、中国、中国农民银行重庆分行外,重庆市共有银行13家(钱庄23家);同年8月,原在重庆设有支行的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农民银行三行成立了联合办事处。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1月10日,交通银行重庆支行正式开业。中央信托局迁入中央银行办公,邮政储金汇业局于1938年初迁渝,4月在重庆设了重庆分局。改组后的“四联总处”设在重庆;11月,中央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中国农民银行四行的总行或总管理处内迁到渝,中央信托局、邮政储金汇业局都设在重庆。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底,重庆金融业总资本达到64725.8万元,是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1600万元的40.45倍。[5]

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上年增长7.0%。其中,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增长11.5%;民间投资增长12.8%。

表7 2018年按产业分固定资产投资

2018年房地产开发投资4248.76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住宅投资3012.65亿元,增长14.4%;办公楼投资104.81亿元,下降33.4%;商业营业用房投资564.66亿元,下降15.9%。

2018年全市建成公租房54.16万套,完成城市棚户区改造5.43万户,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4.68万户。[45]

表8 2018年商品房建设与销售

鸟瞰新重庆2005,鸟瞰新重庆2005完整版(8)

上一页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