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底编篮子教程,简单编篮子100种图解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31 21:08:40

圆底编篮子教程,简单编篮子100种图解(1)

篮子头

作者:张勇军

过去,老家农村有个传统习俗,春节后,亲戚朋友两家之间互传篮子头。家中再穷也必备柳条编元宝形带提系的篮子,年前蒸好馍馍(馒头),大年初二开始,将馍馍放满篮子凸起,表面裹上红布包袱皮,这就形成乡下人所说土语“篮子头”。小棍棒撅在肩上,出门带着这般礼物去磕头(拜年)。

这一带年后传篮子头的民俗,尽管无法考究,传说也有几百年历史。记得小时候,年初二在街头玩耍,听墙根坐马扎晒太阳的老人们指手画脚,看村外大道上撅篮子头的人流,南来北往,络绎不绝,仿佛农村赶年集行人熙熙攘攘热闹,成为冬天里广袤田野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追根溯源,平日里人们忙于土里刨食,庄户人家烟火日子无遐顾及;或忙于生计,走南闯北,风风雨雨,暑去寒来,亲戚里道,三朋四友,心有余力不足,脱不开身,维系亲情友谊。只有忙活一年终极,攒足了念想,乘机撅上篮子头登门拜访。见面嘘寒问暖,长辈安康,格外亲热。对方接过篮子头礼物,让坐椅子,一壶热茶,边品边聊,交流年景收成,过往陈事,海阔天空,无话不说,谈笑风生,在一片祥和的气氛中加深了彼此感情。院落饭屋里炊烟袅袅,油炸烹炒,香味四溢,一条街上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候客。6个菜端上八仙桌,人们依规落座,面前摆上牛眼大酒盅,一壶4两浊酒由上座排序逐人斟上,酒满心诚,共同举杯,一饮而尽。统一拿筷,同夹一菜,大伙行动的一致性约定俗成,足见孔孟之乡的民间封建礼教。

在那吃糠咽菜地瓜主食当家的岁月,普通百姓人家,为了篮子头,省吃俭用攒足劲儿,春节前多磨些小麦面粉,蒸上几锅馍馍,无奈的奢靡,应付年后多门走亲访友之用。然而俗话说:“年好过,春难熬。”春天正逢青黄不接之际,贫困潦倒的乡里人,逆“手中有粮,心里不慌”。缸中无粮“揭不开锅”,迫不得已“临时抱佛脚”,求人借高利贷粮,填饱肚子为上策,篮子头倒致雪上加霜。当地人还有交友“俺们是传篮子头的弟兄”之说,言外之意表示结为亲密无间的挚友,年后相互间传篮子头的最高礼遇往来,胜似至亲。同时也是对外人的佐证和炫耀。如同《三国演义》中桃园三结义磕头拜把兄弟之情。

上世纪60年代,在千里之外胶东地区工作生活10年,亲眼目睹了那里传篮子头的习俗。篮子形状大同小异,方底浅扁体积略小,不象内地圆底且篮深,盛东西略少。篮子里放饽饽(馒头),面白体大而圆,顶部染几个红色圆点,仿佛胖娃娃的额头印上红点的脸蛋儿,妆饰的饽饽呈现艺术感染力色彩,让人耳目一新,心中愉悦惬意。还有木模子刻制蒸熟的面小鱼、飞燕等形体饽饽,点缀红绿颜色,活灵活现。这是胶东独有的特色美食,令世人刮目相看。每每正月初二,男士胳膊肘挎上盛满饽饽的篮子头,带领老婆孩子,虔诚地去给丈母爹娘拜年。胶东人格外讲究穿戴,大人孩子从头到脚焕然一新,这也正应了那句新年新气象美言。进门上炕盘腿打坐,与岳父唠嗑。岳母娘外屋忙不停大锅灶生火烧水,一碗荷包蛋女婿享用。中午好酒好菜伺候,全家人炕头上共餐。这里饮食待客,菜肴少而实惠,既能够用,还不浪费。绝不象内地七碟八碗一大桌,同饮同吃同拿筷,束缚拘谨不自在。这里兴俗女婿一家当日不归留宿,住双日不住单,翌日离开返回。且走时岳母娘将篮子头原封不动,“完璧归赵”,不留任何东西,这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呵!别小看不值几银的篮子头,却是那个时期“礼轻情义重”的真实写照。篮子头传递着血脉亲情,承载着同舟共济挚友间牢不可破的友谊。

时光如流,岁月悠悠,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篮子头礼尚往来已从人们的视野中消失。走亲访友习俗传承,精装美酒名茶上档次之物成为流行礼品,现代物质文明斑谰多彩。盛世年华,莺歌燕舞!

——2022年3月6日

圆底编篮子教程,简单编篮子100种图解(2)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问题请联系后台删除。

圆底编篮子教程,简单编篮子100种图解(3)

作者简介:张勇军,男,肥城市发改局退休干部,有作品在报刊杂志网络媒体发表。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