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生异性对视,异性不自觉对视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2-10-31 20:54:56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观察可爱的小婴儿,可以发现婴儿很喜欢人脸。当依次给他们呈现不同内容的图像时,他们对人脸图像的注视时间是最长的,这说明婴儿具有“人脸注视偏好(preferential looking)”

研究表明,刚出生的婴儿就能表现出这种选择性注意,这可能是由于从古至今人类对人际交往的需要导致的,这种特性作为一种遗传基因而保留至今。

但不知何时,我们发现身边的人越来越不敢与人对视,无论是父母与子女之间、朋友之间,还是我们与陌生人之间,似乎眼神总是躲躲闪闪的,这是为什么呢?

陌生异性对视,异性不自觉对视(1)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对父母的依赖逐渐变为对朋友的依赖,因此对父母的注视减少或许是最先发生的。

在婴幼儿期,儿童的自主性和自理能力比较低,事事都要靠父母。

在那个时候,我们对父母是一种仰望的态度,认为父母即是真理,父母说的都是对的,因此我们凝视着父母,真诚地看着他们,并期望父母帮助我们。

进入小学之后,儿童的社会性发生很大的变化,朋友圈迅速扩大,再加上言语的发展,儿童对父母变得已经没有之前那么依赖。

取而代之的是我们的同伴关系,与父母之间的眼神交流也逐渐变成与同伴之间的眼神交流。

在整个儿童时期,我们与朋友之间的眼神交流是毫无距离的,并且充满了默契,不用长时间地注视对方以传递信息。当儿童进入青春期之后,情况也发生了变化。

陌生异性对视,异性不自觉对视(2)

青春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二个飞跃期。

换言之,青少年开始有了心事。这些心事集中于人际关系方面,例如与父母之间的矛盾、与朋友之间的矛盾、单恋的相思之苦等等。

这些心理冲突困扰着青少年,但由于各种原因他们总是难以启齿,很多时候都选择了默默承受,希望凭一己之力解决这些冲突。

青少年生理发展接近成熟,但心理发展水平相对于成年人来说还比较低,因此他们往往不能摆脱烦恼,由此便导致了心事重重,越来越不敢与人对视。

陌生异性对视,异性不自觉对视(3)

他们害怕别人发现自己的脆弱,担心他们通过眼神窥视自己的内心。

在这一阶段,青少年目光的游离更多是为了自我保护。

当他们面对异性特别是喜欢的异性时,眼神的躲闪则更加迅速而强烈,此时更多的是出于害羞和不安。

当人们成年之后,眼神的游离则更为复杂。

不与父母对视,可能是因为与父母在生活、个人发展以及婚姻等方面产生了矛盾,因此这种矛盾导致了亲子之间本就存在的年龄鸿沟进一步扩大。

在朋友面前眼神躲闪,可能是因为已不如以前那样对对方知根知底,感到朋友发生了某些变化,这些变化使人不安并且透出一点陌生感。

换言之,同伴关系的信任感、安全感和真实感已经不太强烈。

陌生异性对视,异性不自觉对视(4)

成年之后,由于人们开始参加工作并接触社会,与陌生人的交流逐渐增多,虽然偶尔也会对视,但都无一例外地带有正式交往的色彩,透露出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意味。

在更多的时候,陌生人之间的对视并不会发生,只会一闪即逝,或许有害羞、防备,总之非常的遥远。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透露出的是我们的内心,具有深层自我的特征,因此眼神对于成年人来说是非常隐私的。

人们选择的可以互相注视的对象是很有限的,小时候是父母,后来是朋友,成年之后或许只有恋人之间才可以互相对视。

对视,意味着毫无保留,意味着对对方的绝对信任,意味着完全地敞开心扉,因此人们只会与和我们心理距离最近的人对视。

陌生异性对视,异性不自觉对视(5)

当人们还是婴儿的时候,敢于和所有人进行目光交流,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视对象逐渐减少,这也映射出人们内心的逐渐封闭。

明明很正常的人,突然之间不敢与人眼神对视,是什么心理?

实际上就是因为心与心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人需要亲密,也需要独处,需要热闹也需要寂寞,当孤独成为主旋律时,人们的内心就会日渐封闭,看人的眼神也会更加游离不定。

人类社会从来都是趋利避害的,人类祖先如此,现代人也同样如此,因此对于其他人的不信任将会一直持续下去,躲闪的眼神便是人类本能的象征。

- The End -

作者 | 神奇小小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Social Psychology》

*第一心理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