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鞅变法之所以能够成功,在于秦王一手遮天,可以打压当时贵族力量服软。即便如此,最终商鞅还是被政敌搞到车裂的地步。
再看张居正,他作为首辅大臣,又得到太后的支持,权力几乎通天,改革没有涉及根本制度,留有很多余地,这才成功。
而王安石改革之所以失败,除了改革的一些措施有问题以外,他没有掌握太多权力。即便是宋神宗支持他,太后就公开反对王安石,保守反对派力量更是非常强大。
而光绪毫无实权可言,擅自进行改革又怎么可能成功呢?
所以说,戊戌变法必然失败。
另外,就算是慈禧也没想到,光绪已经很缓和的改革(有很多激进主张根本没有公布出来),仍然遭到满清贵族官僚集团的坚决反对。
今天讲民族团结,很多人不明白一个道理。
直到1912年满清灭亡,满清核心权力始终掌握在旗人权贵手中,并没有分散给汉人。
再说通俗一点,满清核心权力,主要掌握在爱新觉罗一家手里。
我们看看满清最后几年,国家几乎要崩溃,权力在谁的手里。
溥仪的父亲载沣为摄政王,就是国家最高掌权者,他全名是爱新觉罗·载沣。
这还不算夸张,在1911年满清接近灭亡之前,为了忽悠民众,仓促搞了一个责任内阁。
这个内阁包括总理大臣爱新觉罗·奕劻(满清宗室),协理大臣叶赫那拉·那桐(满)和徐世昌(汉),外务大臣梁敦彦(汉),民政大臣肃亲王爱新觉罗·善耆(宗室),度支大臣爱新觉罗·载泽(宗室),学务大臣唐景崇(汉),陆军大臣荫昌(满),海军大臣爱新觉罗·载洵(宗室),司法大臣爱新觉罗·绍昌(觉罗),农工商大臣爱新觉罗·溥伦(宗室),邮传大臣盛宣怀(汉),理藩大臣爱新觉罗·寿耆(宗室)。
内阁总共13人,满族占到9人,其中爱新觉罗皇族7人,汉族竟然只有4人。
而汉族的外务大臣、学务大臣、邮传大臣都是不掌握实权的部门,而徐世昌的协理大臣也是挂个名字而已。
可见,即便到满清灭亡之前,汉人并没有掌握中央任何实权,所有权力操纵了爱新觉罗家手中。
虽然戊戌变法期间,满清权贵集团多成为一群不学无术之流,只剩下荣禄等区区数人尚且有些才干。但是,他们是不惜代价会维护自己的利益的。
这是因为,这些既得利益集团其实通过国家权力,掌握了中国的绝大部分财富,而不是靠什么本事。
一旦失去权力,这些人的财富也会迅速丢失,就像辛亥革命以后,一些满清皇族公主都要去卖淫求生一样。
他们认为光绪的改革,本质就是打压他们集团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