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队的番号是一名军人的半个灵魂,承载着军人全部的军旅记忆,即使不是同时期当兵的人,只要听到是来自同一支部队,就能顿时亲如手足。
部队番号无论是对于一支部队来说,还是对于一名战士来说,都具有十分重要而深刻的意义,因此在设立部队番号时,都会慎之又慎,考虑了多方因素之后,再最终设立。
令许多人感到疑惑的是,2017年我国将五大战区的部队整编成13个集团军,其番号并不是从1到13,而是从71到83,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我军在历史发展中,在番号上都经历了哪些大的改变?
一支部队的番号的变动,为什么总能牵动着所有士兵的内心,让人喜悦,让人悲伤,让人惆怅,让人遗憾而又无奈?
动荡年代的部队番号从20世纪初期,一直到现在,在将近一个世纪的过程中,我军的番号经历了多次大大小小的整编,其中每一个曾经存在过的番号,都承载了许多战士的热血与汗水。
在北伐战争之后的土地革命时期,我军的部队编制较为杂乱。
因为部队分散在全国各地,并且有些部队是从国民党军队中改编而来,所以有着师、旅、军团、方面军、纵队等各种建制,由于交通、革命形势等因素的限制,这些建制并没有形成一个整体性的系统。
后来随着土地革命的持续发展,全国各地由共产党领导的部队全部被整编为红军。
1935年中国革命转危为安后,中共中央将原先中央直接指挥的第一、三、五、九军团,改为第一、三、五、三十二军,和红一、红二、红三、红四方面军等部队一起统一接受中央指挥,这次整编后,我军开始有了基本的系统性。
在抗日战争刚刚全面爆发时,我军被整编为了新四军和八路军,在抗战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有志青年加入到了这两支革命队伍中来,因此这两个军的人数不断增加。
在抗日战争刚刚胜利的时候,我军的两个军级编制依然只有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和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
但是各种正规军和地方武装加起来总人数已经达到了127万人,这时候以仅有的八路军和新四军两个军的番号,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指挥上的需要。
于是我军除了旅、师等重要作战单位以外,还主要使用了“纵队”这一单位作为比师级高一级的主要作战单位,其作用和规模就相当于军,只不过以纵队为名。
1948年的时候,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纵队已经达到了51个之多,9月举行的西柏坡会议上,中央决定在接下来的部队发展中,先将51个纵队逐渐扩编为70个,然后再将70个纵队更名为70个军,并让这70个军分别划归到20个兵团。